活力“盛哥”:
用热爱创造不老人生 文/王丽洁
68岁的盛桂馨从青岛南京路小学退休已8年。这8年来,他不但没有退出教育行业,而且在“小学生课外科技辅导”上做出了成绩,尤其是带出了一批批的“科技苗子”,在市、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大赛中均获得了奖项。
从教一生,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的盛桂馨被青岛南京路小学返聘为“第二课堂”科技社团的教师。因为是“第二课堂”,所以很多知识是在“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比如制作海陆空模型等。国家、省、市每年都会举办各种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盛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得过各种比赛的奖项,包括分量极重的“宋庆龄基金发明奖”。2016年,他带领学生去上海参加“头脑奥赛”,荣获一等奖。凭借这个成绩,他的学生获得了去美国参加“世界头脑奥赛”的资格。在那次比赛中,盛老师带领的团队再次荣获第一名。
保护兴趣,大脑动起来
盛桂馨的科技社团是以引导、鼓励式教学为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宽松又有趣的学习环境,科技社团的学生从来不死记硬背,而是头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我跟学生强调:你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这样,脑子就会转起来。”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要是没兴趣,永远学不好。有兴趣才肯钻研,钻研了才会出成绩。”盛桂馨从一点一滴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明创造成“家常便饭”
盛桂馨带领学生搞的并不是什么大发明,而是把日常生活中一些不顺手的、碍手碍脚的东西加以改进。“只要改进以后比原来方便得多,这就叫发明创造。”盛桂馨对“发明”的定义简单易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次,教室门的合页生锈了,开关门时总是吱吱作响。盛桂馨就让学生想办法,怎样才能不让门响。有学生说,一人把门抬起来,另一人在合页处滴点儿润滑油。盛桂馨问:“一个人能不能完成?”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后来大家想出的办法是:门的合页上有个套子,用电钻在套子上钻个眼儿,然后滴润滑油进去。如此,就解放了一个劳动力。学生们一试,效果很好。
类似这样“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深度思考、想出办法”的教学内容,在盛桂馨的课堂上随处可见。
一声“盛哥”,轻松又亲切
盛桂馨很少严厉批评学生,即使有时学生做错了,他也只是提醒几句,并不过多追究。用他的话说:“谁都会犯错。在科技活动中,只有不怕出错,才能勇敢尝试。”正因为如此,学生在盛桂馨面前,有时显得没大没小。一次,有位学生调皮又大胆地喊他“盛哥”。这让盛桂馨忍俊不禁,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最后只得开玩笑式地“批评”几句罢了。
在与学生轻松又亲切的互动中,不知不觉,“盛哥”就把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起来了。
不懂就学,他要教到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两年在科技领域,日渐流行的“无人机”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兴趣。然而,这项新技术对盛桂馨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因为不懂无人机,这项科技活动就无法在学校开展,也就谈不上带学生出去参赛了。为此,青岛南京路小学特地请专家来校授课。专家在台上讲,盛桂馨就和学生一起在台下听。听了四五节课后,盛桂馨就掌握了关键知识,且带领学生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无人机比赛,拿到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盛桂馨被多所学校返聘为科技辅导老师,这本身就促使他“活到老学到老”,同时还要“教到老”。“不管是哪所学校请你,都是要成绩的。你出不了成绩,就没人会再聘你了。所以我必须不断地学习、实践。”盛桂馨带的科技社团,在青岛市市南区每年的年终量化考核中均稳居前列。“我对教师工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孩子们在一起,生命充满了朝气和希望,让我不知老之将至。”↑原文刊于《老年博览》2023年10月下
文中配图由“视觉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