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寿高
文/陆明华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意思就是,自娱自乐,自寻美好,情怀甜美,延年益寿。
一代文宗季羡林,98岁还笔耕不辍。有人请教他长寿秘诀,他笑道:“哪有什么诀窍,胸怀一颗平常心吧。”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以心胸豁达著称,享年96岁,其养生要诀是“平和、平静、平安”。
在古代,先贤推崇“心静则安”。传统中医学认为,养生的关键是“养神”,养神的关键是“潜静”。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盛,对健康大为不利。所以《养生四要》云:“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
清代《老老恒言》也说“养静为摄生首务”。心静时精神放松,血压、呼吸、心率正常;而大喜大悲有可能导致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因为个人欲望不高,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为争名夺利而苦恼,自然化解了心理危机,预防产生心理疾病。由于精神上轻松,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免疫力高,抗病能力强,病魔也要退避三舍,自然能延年益寿。
老子早就提出“致虚”“守静”,其主旨和积极意义就在于要求人们戒除贪欲,清心寡欲。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深谙“静以养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身体力行,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干事业,尽管没有刻意锻炼和养生,但也赢得了健康和高寿。
“心静气和”乃大师得享高寿的秘诀。名家如此,普通人也不例外。
乡下的堂叔,85岁了,每天吆喝着一头牛和几只羊上山,牛和羊在山坡上吃草,他就倒在山坡草丛里睡觉,或者拿出一个小酒瓶喝几口,顺便吃几颗炒豆。高兴时,他就哼唱几句山歌。山歌在山风里飘,堂叔在山风里把日子过得很安逸。我回乡时,喜欢陪堂叔在山坡上躺着望天,或者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堂叔很懂得顺乎自然、顺乎性情,不贪婪、不妒忌,于是心中无欲。无欲则知足,知足则长乐,长乐者岂不长寿!因为心静,晒晒太阳便也成为一件让他心满意足的事情。堂叔最好的养生之道,就是心静,即使遇到再艰难的事,他也会好好吃饭和睡觉。
平心静气,就会安享和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份福气。心静身自在,心安福自来。最好的养生方式,莫过于养心,心静享高寿。↑原文刊于《老年博览》2023年1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