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的金标准是服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则可诊断为COPD。然而,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和其他环境因素都可能引起COPD,然而缺乏监测COPD发生的前期指标。
这项研究作者基于2014-2015年全国代表性慢阻肺监测,构建了慢阻肺发病预测模型,有以下重大发现:
(1)PRISm、低PEF、sSAD、低MMEF、低FEF50和低FEF75者发生COPD的风险增加(调整后的风险比 [hazard ratio, HR] 在1.57至3.01之间)。
(2)慢性支气管炎、sSAD、低MMEF对COPD发病的效应独立于其他指标。
(3)同时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或同时慢性支气管炎和低MMEF,COPD的发病风险更高。
(4)作者构建了包含年龄、性别、低MMEF、低FEF50和室内生物燃料暴露的预测模型,AUC>07,说明模型的诊断价值较高。
题目:“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和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预测模型相关的潜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前期指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研究”
1.研究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
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全国范围开展的慢阻肺监测项目,首先纳入7576进行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检测人员,将其中没有肺功能异常4419人员作为队列基线人员;在2018-2020 年期间,对其中受试者进行了随访。最后,纳入3526名受试者构建前瞻性队列进行关联分析。
本研究的和COPD相关的主要暴露指标是慢性支气管炎、保留比值的肺功能损伤(PRISm)、低呼气峰流速(低PEF)、小气道功能障碍(sSAD)、低最大呼气中期流速(低MMEF)、低呼出50%用力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低FEF50)和低FEF75这7个指标。各项指标定义如下: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每天超过4次,每周4天或更多,连续两年每年至少3个月;慢性咳痰每天超过2次,每周4天或更多,连续两年每年至少3个月。
PRISm:定义为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FEV1%<80%
低PEF:定义为支气管扩张剂前PEF预测值<80%。
sSAD:被定义为支气管扩张剂前MMEF、FEF50和FEF75三个指标中的至少两个低于预测值的65%。
低MMEF、低FEF50和低FEF75:定义为其支气管扩张剂前的值,分别小于预测的65%。
作者采用LASSO回归筛选相关因素,并进一步以筛选出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建立COPD发病预测模型。
2.主要的结果
7个潜在指标及其组合与 COPD 发展之间的关系(表2、3):
(1)本前瞻性队列中共有235名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发展为COPD患者。PRISm、低PEF、sSAD、低MMEF、低FEF50和低FEF75者发生COPD的风险增加(调整后的风险比 [hazard ratio, HR] 在1.57至3.01之间)。表2
(2)只有慢性支气管炎 (HR 2.84 [95% CI 1.38–5.84] 和2.94 [1.43–6.04]) 和sSAD/低MMEF (HR 2.74 [2.07–3.61] 和2.38 [1.65–3.43]) 的效应独立于其他指标。表2
(3)且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共存 (HR 5.89)或慢性支气管炎和低MMEF共存 (HR 5.89)的效应最强。表3
表2:七项指标与COPD发病的关系
表3:慢性支气管炎和sSAD/低MMEF合并与COPD发病的危险比。
COPD 发展的预测模型
(1)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因子包括年龄、性别、低MMEF、低FEF50和室内生物燃料暴露。该模型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内部验证中该模型的区分度即校正后C-index为0.77 (0.72–0.81)。外部验证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 (0.63–0.83)。图3、4
(2)该模型在内部验证的校准图和外部验证的HosmerLemeshow检验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度。图2,可以看到内外部验证的校准曲线基本在斜线上。
总结:临床可结合慢性支气管炎与sSAD;慢性支气管炎与低MMEF两项指标作为早期筛查COPD的最佳指标;对COPD的预测的另一种方式可以采用本研究的预测模型,重点收集年龄、性别、低MMEF、低FEF50和室内生物燃料暴露这五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