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创新丨立德树人
CCNU
编 者 按
桂 子 新 声
南湖浪涌迎新生,桂香灵动启新程。金秋九月,莘莘学子远赴美丽的桂子山,成为一颗颗“桂子”,含苞待放,向阳而生。从高中生到华师学子,十二年寒窗苦读后的蜕变,“桂子”们的心中是否感触良多?对于依旧奋斗在求索路上的学弟学妹们,又有哪些期望和嘱托?快和小招一起,来聆听属于他们的“桂子新声”吧!
“桂子”个人简介👀
姓 名:梁芳怡
录取院系: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高中母校: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 须知少年凌云志 /
从小学开始,我就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我热爱阅读,也热爱写作,我享受手不释卷的惬意,也享受思想碰撞的激情。初中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了我的梦想殿堂;而到了高中,高一的我在“理想大学”一栏郑重其事地写下“华中师范大学”。从此读过的每一本书,写下的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沙沙作响,都是我一步步走向桂子山的注脚。
而巧合又幸运的是,我十分敬爱的一位老师同样来自华师。高三那年,在她的悉心栽培与温情鼓励下,我将情怀融于笔墨,用文字传情达意。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征文比赛,也有幸获得了叶圣陶杯的全国一等奖。伏案埋首时眺望窗外,只见远山悠然,倦鸟低飞,披一身星月奋笔疾书,我离梦中的华师又近一步。
除了醉心于书本与文字,更可喜的是,我的六科成绩在日日夜夜的努力备考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深圳市第二次模拟考试荣获语文全市第一名、高三历史类总分第一名。
那时高三备考已经走向尾声,公告栏上的数字将近个位数,看到成绩那一刻,我忍不住泣下沾襟。整整一年的备考,起起伏伏中,难免患得患失,踌躇徘徊,我曾在夜里泪湿枕巾,也曾怀疑自己会不会与华师失之交臂,但是这一刻,我重拾信心,开始期待走上考场的那一天。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 功不唐捐终入海 /
答完最后一场生物,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跑出校门,只觉如释重负。我的情绪很平稳,不知为何心里总有种没来由的笃定:一定就是华师了。
我的分数中规中矩,说不上超常发挥,可也让我们全家都十分满意。填志愿那天班主任极力劝我报考中山大学,然而我洒脱一笑,还是把华师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填在了第一志愿。
而华师果然也没有辜负我,我毫无悬念地被华师录取了。接到短信的那一刻,在家人、老师、同学们的祝贺声中,我只觉十年寒窗,一路走来,风雨如晦也好,草长莺飞也罢,都是值得的,都是为了与华师相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又携书剑路茫茫 /
九月一日,坐在火车上看着两侧风景迅疾掠过,我满心欢喜,满心期待。九月二日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武汉,走进了华师。
去文学院报道时,我站在那古色古香的楼院下,微微仰头看那横幅:卉木林亭,有卿处方成风景;诗书礼乐,忘我时才见高情。晨光熹微,落在那优美文字上,为这处文学殿堂增添几分庄重,几分优雅。
我伫立良久,心潮起伏。多少个春去秋来,风霜雨雪,我终于走到这里,我亲爱的华师。
21天火热的军训让我迅速融入了华师,融入了文学院这个大家庭。和新结识的朋友漫步桂子山上,兴致勃勃,谈笑风生,自是少年意气,前途坦荡,未来可期。而我也仍在继续努力,如愿进入了文学院基地班,如愿进入了学生会宣传部。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我想探索更丰富的自我,我愿更深入地研究文学,我渴望在华师找寻到我愿意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愿来到华师文学院,我将继续同书本与文字一起奋斗。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目标的确立让我能够在日复一日的备考学习中把握前进的方向,也带给我迷茫不安时前进的动力。而比确定目标更重要的是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对于政治、历史等以背诵记忆为主的科目,我运用“主题卡片学习法”,将每单元的关键词和简略思维导图写在小卡片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识记;对于数学、生物这样注重逻辑思维的理科,我建立错题库,将错题、典型题、重难题整理分类,每周定时回顾清理。而日程表和计划表的应用更让我的学习生活更加有条不紊,有迹可循。人生不是旷野而是轨道,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仍然走在高考备考路上的学弟学妹们,我由衷地祝愿你们不惧风雨,勇敢前行,走进心仪的院校,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明天。当你踏破万千险阻,山川湖海,都会化作来时路。
栏目征稿
桂子新声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融媒体中心开设“桂子新声”栏目,面向2024级本科生征集图文稿件。欢迎大家向我们投稿,讲述自己初入华师的成长轨迹、高中奋斗的心路历程以及对高三学子的鼓励与祝福。
来稿以1500字左右为宜,格式请参考往届推文,需配以与内容相关的照片5-10张,打包发送至小招邮箱:2752717288@qq.com,并将文件名改为“姓名+学院+桂子新声征稿”。小招将择优选用,一经选用,将有文创产品作为回馈。
如有疑问,请联系专栏责任编辑(QQ:1667321879),最终解释权归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所有。
强烈推荐
推荐阅读
供稿丨梁芳怡(有删改)
制图丨孙嫣泽
编辑丨孙嫣泽
排版丨孙嫣泽
初审丨覃上珲
复审丨崔绕绕
终审丨曹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