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 强教必先强师
卓越教师培养
是推动教育事业
高质量、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日
《学习时报》刊发
校长彭双阶署名文章
《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新生态》
一起来看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卓越教师培养,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新生态新格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卓越教师培养的时代要求
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举措
应对人工智能变革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要立足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聚焦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潮流,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新生态。
培养卓越教师是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中,教师队伍建设“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质”的提升成为紧迫的现实课题。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需要攻克的重点。
培养卓越教师是应对人工智能变革的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的变革转型,新业态新学习方式的诞生,正在深刻改变着当今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给教师的价值观念、知识储备、能力素质带来极大冲击。特别是随着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教师面临着重新塑造职业定位的新挑战,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亟须转型升级,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卓越教师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AI+教师教育”的教师智能培育场景、推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新生态的关键。
把握卓越教师的内涵特征
深挚的教育情怀 高尚的师德师风
扎实的专业本领 浓厚的创新精神
较强的数字素养
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新生态,首先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为谁培养教师”的根本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卓越教师应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力军,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承担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要求。
深挚的教育情怀。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落实到各方面,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扎实的专业本领。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广泛的人文科学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准确传授学科专业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较强的数字素养。主动适应智能教育变革,驾驭人工智能技术,并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学科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在智能教学系统的支持下形成内驱式、可视化、生成性的课堂,促成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按需学习、有效学习,促进智能教育素养和能力的内涵式发展与持续性进步。
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的有效路径
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
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
抢占数智赋能新赛道
面对教育强国战略和教育现代化重大需求,师范院校要以更好地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把握和尊重教师发展的科学规律,创新教师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提质增效。
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评价全过程。深化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师德养成为底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聚焦学科素养、教育素养、数字素养和国际素养等核心素养,完善教师教育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打通学科体系、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制改革、实习实践等关键环节,以学术性、学科性、学习性为导向,构建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
抢占数智赋能新赛道。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加大智慧教育新基建与新生态建设,促进数字化手段与教师培养目标协同发展,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学、管、评、考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能力。探索“人工智能+”教师研训新模式,建立教师职前培养、职后研修一体化的成长与发展综合分析系统,构建数字化教育发展趋势下的教师能力模型,积极探索数字化教研共同体、数字技术应用教研,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推动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变革与长期创新。
编辑:王桂玲
强烈推荐
▲双向奔赴!华师为浠水一中120周年校庆送祝福!
推荐阅读
▷黄冈市7所中学组团来校,共谋大中衔接合作新格局
▷圆梦之星丨王路洋:她通过寒分成功圆梦华师,如今接过接力棒······
▷华大学人丨马敏:中国近代史研究所40年传承与创新
转载自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公众号
转载编辑丨焦陶杰
审核丨曹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