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奥秘令人着迷
复杂函数多变有趣
在华师有这样一门数学课
立体 生动 直观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想象
让平面的书本知识跃然纸上
今天的华师一课
就带你走进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杨翠红老师主讲的
《数学3D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晒庄稼了,谁能抵挡住你们的可可爱爱……”
打开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副教授杨翠红的微信朋友圈,一张张“庄稼”照有点儿另类,却也很吸引眼球——直线、曲线、圆弧、椭圆弧重叠交织,一组组五颜六色、样式各异的3D模型排列整齐,繁复中透出独特的数学之美。
之所以把这些3D模型比成“庄稼”,是因为它们都是在杨翠红主讲的《数学3D教具的设计与制作》专业选修课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不少3D教具是同学们自主设计的,很有创意。”谈起这些“可可爱爱”的教学成果,杨翠红并不吝啬夸奖。
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至今,《数学3D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刚步入第三个年头。尽管“课龄”并不长,同学们选课的积极性却挺高,也让杨翠红兴致勃勃地“边教学边摸索”。在她看来,这门“对数学专业学习和今后从教都有助益”的课程,值得花心思、下功夫。
数学小棒、几何积木、七巧板、计算架……很多人对数学教具并不陌生,也会不知不觉地将数学教具与数学启蒙关联在一起。
大学课堂上也需要数学教具吗?实际上,这份需要就是杨翠红开课的初衷。
常年承担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教学任务的杨翠红发现,在讲授“重积分”时,经常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数学图形。不管是在黑板上画图,还是在电脑上作图,学生们都觉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于是,我就想把这些数学图形做成实物在课堂上展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2020年,她指导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尧、王若珩、郑芷颖申报了《微积分3D教具开发》“大创”项目,几经努力,设计制作了“微积分框架型”和“微积分积木型”两种数学教具,还编写了习题讲义。
“把一些复杂的图形‘具象化’为数学教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有效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直观想象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等痛点问题。”杨翠红觉得,数学教具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大有可为”。
之后两年,她指导的“大创”项目都是围绕“数学教具”这个主题。“我们一边完善以前的教具和讲义,一边为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课程开发新的具。”杨翠红说,经过两年积累,他们开发的数学教具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一个数学教具从设计到建模再到制作,并不简单。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或者复杂的图形,教具基本是空白。如果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就能开发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教具。”
2022年9月,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杨翠红面向数统学院的学生开设了《数学3D教具的设计与制作》课程。
走进9309教室,21台3D打印机环绕在教室四周整齐排列着。同学们会把在课堂上设计好的数学教具,在这些打印机上“让想法变成现实”。
杨翠红介绍说,这门集数学、设计、制造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增材制造技术与数学理论的有机融合,着重解决的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通过对《数学分析》中部分重难点知识点的分析,杨翠红开发了适用于本课程的3D建模实验,让学生们一边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一边将这些知识点用3D模型表示出来,并运用这些曲线和曲面进行创意3D设计。
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开发主题,通过计算、设计、建模,最终打印并组装成3D教具。
从概念到实物,要围绕知识点搜集很多文献,做很多计算,还得编写教具使用说明……一系列环节下来,大家不仅摸清了数学教具制作全过程,还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后,当从3D打印机里取出打印好的克莱因瓶时,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谢雨婕对这门课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趣、实用。“我学会了构建正弦曲线、双螺旋等函数方程的模型,还设计了一个克莱因瓶,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函数曲线的变化。”
“看着打印机工作,自己设计的教具变为现实,亲手触摸打印出来的积木块,安装上磁铁后两块能吸在一起,那种感觉非常神奇。”2021级本科生张栌丹觉得这门课“点燃”了她的科研灵感。课程结束后,她在杨翠红的指导下,继续申报了这个主题的“大创”项目,迈出了自己的科研第一步。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是杨翠红很看重的教学理念。“课上,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教具模型,更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敢于想象,进行创意设计,制作一些具有独创性的3D教具,在实践中体会创新的乐趣。之前的课堂上,有一个小组设计的‘维维安尼曲线生成方式系列积木型教具’就很让人眼前一亮。我鼓励他们去申请专利。”
“3D打印的教具,在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之后,会变得又炫又酷,像艺术品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杨翠红还是希望同学们明白,研发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实用性。
“杨老师,我跟昆明一所重点中学签了就业意向。”2019级本科生罗艺跟杨翠红分享着这份喜悦,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罗艺说“会设计制作3D教具”对他求职很有帮助。
“其实不只罗艺,一些选修过这门课的同学也跟我说,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把‘能设计制作3D教具’作为一个‘加分项’写到简历里,然后带着他们做好的教具和编写的使用说明,去招聘会上应聘。”
同学们的认可,让杨翠红对于这门课教学目标有了更多思考——为数学师范生赋能。
对于师范生而言,通过学习这门课,掌握一些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为直观的、可视化的教具的方法,对他们今后从教应该是有帮助的。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把一些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开发成3D教具,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一门“课龄”尚轻的课程,杨翠红边教学边摸索,希望能够让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收获更多。“引入虚拟教具的设计方法,更好地展现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组建一支教学团队,能多开几个课堂”“跟中小学或者大学多些交流,让学生们了解教具的应用场景,评估教具的使用效果”“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设计比赛,或在合适时候举办一些比赛,以赛促练”……谈起课程建设,杨翠红有着很多期待。
每个学期开课后,9309教室时常有学生来打印自己设计的3D教具,只要有学生在,总能看到杨翠红的身影,要么在电脑前跟学生讨论下计算的数据,要么在3D打印机前看看正在打印的作品。“投入的精力确实比较多,不过,这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杨翠红笑着说。
教具虽小却大有用处
样式各异 生动有趣
这堂创意十足的3D建模课堂
让晦涩的数学知识
变成多姿多彩的实践
视频:林优 冯丹彤 韩铭城 冯焯悦 胡一凡 白冰倩
海报:田婧 温耀昕 甘雨(实习)
编辑:赵子豪 游欣悦 张渝晗(实习)强烈推荐
推荐阅读
转载自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转载编辑丨李家媛
审核丨曹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