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玲:矿山焕新颜

文化   2024-12-02 19:39   甘肃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矿山焕新颜
作者|杨艳玲




距离嘉峪关市区43公里的祁连山脉,层层叠叠的山脊在阳光的映衬下清晰可见。天幕湛蓝清澈,云朵洁白绵柔,蓝白相依,纤尘不染,纯净得让人心醉。这里就是矿山,酒钢生产第一线——西沟石灰石

起伏的山脉中,两条十多公里的运输带从山上蜿蜒而下直通矿山作业区。宽敞明亮的操内,工人们衣着干净整洁,远程操控着采场设备。数字大屏上,采掘、运输、破碎、筛分、输出等业务流程一览无余,无人驾驶采矿车来来往往,矿石中转系统平稳运转,矿场空无一人,生产现场井然有序,全然在操控室工人们的掌握之中。

被矿山的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震惊了,曾经脑海中矿堆错落、粉尘飞扬,工人们满身油污、灰头土脸的矿山印象,无影而踪。眼前这座充满智慧、绿色、现代化的矿山令人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不由得进入酒钢建设的峥嵘岁月中,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酒钢人坚毅的脸庞。

1955年秋,原西北地质局六四五队地质员秦士伟等在勘探工作时,经藏族同胞报告,发现了桦树沟铁矿。同年12月,甘肃省委将该地定名为镜铁山。为了加速勘探,西北地质局组建六三四队 ,1500名地质勘探队员爬荒山、攀悬崖,卧冰沟,饮雪水,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至1958年10月,完成了桦树沟、黑沟、头道沟等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探明了镜铁山大型铁矿,为建设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提供了资源。在找矿过程中11名地质队员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钢城的开路先锋”们,用血肉乃至生命,为酒钢奠基

春雷一声响,戈壁起宏图1958年,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西北地区第一家钢铁企业——酒泉钢铁公司开始建设,来自祖国各地的56000名建设者集结在嘉峪关下嘉峪关“荒滩废垒”的现状被打破抽调鞍钢首钢、抚钢的技术骨干来自河南、陕西等地的复转军人就地招收西北农民……在长城脚下,建场房,搭地窝,战风沙斗严寒,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他们的热血和汗水起了一座 “钢铁长城”。

在西沟矿总部南侧河谷深可没膝的青草中,02部队指挥部旧址至今仍清晰可辨。用石块垒起的卫生所、营房默然伫立,战士们住过的地窝子还依稀可见,拨开青草,似乎还能辨认出先辈们的足迹,无声地诉说着矿山建设的艰辛不易。

1966年10月,支援酒钢基建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在嘉峪关市成立,简称02部队。1966年至1974年八年间,02部队累计近6万名官兵参加了酒钢建设,他们井巷掘进井下调轨设计安装修筑公路、铁路运输物资设备,建设矿山、车间、设施等工程,从事着最为危险和艰苦的工作,八年间完成设备安装总重量4.8万吨。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广大基建工程兵将士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铁骨完成了酒钢初建工程,为祖国的钢铁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沟矿平均海拔2800米,采场最高海拔3384米从采场到成品工业场13公里,落差达1484米,属于典型的高山型大比高露天矿,是酒钢集团最大的冶金辅料熔剂石灰石生产基地。矿区山高路远、点多线长、地势险恶,高寒缺氧,露天井下的作业环境,严峻考验着每一名工作人员。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身泥,防风镜、御寒帽、老棉袄常年伴随,是以前西沟矿工人的真实写照为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生命健康安全,西沟矿结合矿区地质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成立生态恢复治理小组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打造优美矿区环境;2019年启动“5G+智慧矿山项目,全方位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难题。自2020年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以来,西沟矿坚持向绿而行、向智而兴,实现了矿山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5G+智慧技术的应用,让工人们彻底告别了缺氧、严寒、粉尘环境工作岗位从“山上”搬到了“山下”,实现了室内办公。如今,西沟矿“蓝领”的工人们,像“白领”一样,坐在干净整洁的操控室,吹着空调,目视屏幕,轻控手柄,平稳驾驶几公里外的无人驾驶矿车,实现精准作业,干净又体面。

他们手中的握柄,像极了树的年轮,记录着无数在酒钢奋斗过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普通工人的人物群像。每一个人的英雄事迹,都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一阵山风吹过,传来老一辈酒钢建设者唱过的歌谣,“戈壁好,戈壁好,遍地沙石都是宝,就地取材建酒钢,经济适用又坚牢。”近70年来,永不服输的酒钢人,劈山开路,劈波斩浪,在荒野中创业,在逆境中前行发奋进取永远是他们不变的性格。如果说,长城是嘉峪关的根,酒钢人就是这座城市的魂。酒钢的建设为嘉峪关市这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地基,酒钢人“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成为这座城市永续发展的动力。那片“天上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戈壁荒滩,早已建设成了一座“湖光山色、戈壁明珠”城市。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曾是老一辈酒钢人建企强国的铁血豪情。如今,享受到了祖国丰硕发展成果的钢二代、钢三代,继续传承父辈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钢铁企业的新征程上,矢志不渝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70载初心如炬,淬火成钢祁连山中的西沟矿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祖国的大西北映照着雄关钢城前行的路70载信念如磐,磨而不磷,一批批勇毅前行的酒钢人赓续铁山精神的火种,正在谱写雄关钢城的盛世华章!

【作家档案
杨艳玲,甘肃嘉峪关人,城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陈列展览与文物收藏研究工作。嘉峪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
审核:胡美英
编审:郭忠山
校对:殷   雄
❖  版权归嘉峪关市作家协会所有,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用途,使用平台作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嘉峪关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嘉峪关作家
一个有温度的精神乐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