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之人:二哥

文化   2024-09-12 07:44   甘肃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二哥
作者|千山之人




二哥,一名陇东黄土高塬小山村的乡村教师,从八七年参加工作至今快四十年了,他把自己一生最美好回忆都留在了家乡的三尺讲台和乡间田野里。

二哥,性子强,自幼就不服输,学习很用功。从小学升到初中,到后来初中毕业直接考上县师范学校,从没让父母操太多心,事实上当时父母的全部心事都用在了一大家子人的吃饭上,只要姊妹兄弟不挨饿受冻就算万幸了,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姊妹学习上的事,学习全凭自己努力。

二哥是幸运的,靠勤奋学习和努力改变了自己和一家人命运。当年,小学只有五年制,初中刚从两年制调整为三年制,二哥从上小学到升入初中学习都是在村里和大队完成学业的,离家很近,每天都能回家吃饭,也不用住校。等到我和小弟上初中时,初中部己从大队合并到乡上,高中部合并到县城了,所以后来我和小弟上初中、高中都得背上一个礼拜的伙食(馍馍)步行走上二三十里路到乡里、县城上学,碰上雨雪天气,山路滑,也受了不少罪。二哥初中毕业后,直接考上了庆阳师范(现陇东学院)镇原分校,是当时全村第一个靠读书跳出农门的孩子,二哥成了左邻右舍茶余饭后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榜样。二哥无疑也为兄弟们靠读书改变命运带了个好头。

二哥上师范后,吃住在学校,每月还有几款钱伙食费,他知道家里拮据,所以很懂得节省,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带回家,补贴家用,让过惯苦日子的一家人生活有了奔头。我和大哥及弟弟能继续完成学业,多亏了二哥在父母面前的执着坚持和支持,每次回想起当年家里生活不易和点点滴滴让人感慨万千!感动不己!

二哥传承了父母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与人友善的家风。

二哥毕业后先后分到乡里的四五个村学教学,有空就回家帮父母做农活,后来调回本村教学,二哥就更忙了,自父母随我们到城市生活后,家里家外的事全落在了二哥的身上,他白天在学校教学,放学后就到田间收拾庄稼,起早贪黑己成多年习惯,教学、农活一样一样也未拉下。

我和二哥一年能在电话里问候几次,二哥曾对我说过,在故乡呆久了,他也忍受过许多孤独和无奈,其实凭二哥的能力一生会有更好梦想去实现,他也一定会生活在城里。但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他过早就承担了许多家庭责任,这些兄弟姊妹心里最清楚,也能深深地体会到。

二哥重情重义,热心肠。无论是学校里的孩子还是乡邻,只要有求他帮忙的,从来都慷慨解囊,尽力相帮。因为二哥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过去家里困难时候吃不上饭曾接济过我们一家的每一个乡邻及亲戚,无论乡亲谁家嫁女娶媳,或是小孩满月、上学或老人有病住院、去逝送葬、新宅落成等他都亲自前往道喜、慰问、吊唁、帮忙或托人捎上礼品表达心意,从不推辞。

父母亲在世时,每两年都陪老人回老家串门看看亲戚。在老家总能遇到说到二哥曾教过的学生,听到二哥教学的故事。有上学时在二哥家借宿过的学生、有到家吃过饭的学生等等。二哥用一生的坚守见证了家乡的巨变。如今的村学条件也好多了,老家村学合并了邻近几个村学,学生多了,有营养餐,中午也可住校。老师家长也省心多了。

家里生活条件比过去好过百倍,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房子一家比一家修得漂亮,左邻右舍都过上了好日子,大家庆幸遇上好时代,幸福感满满。家乡面貌今非昔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二哥依然传承着父母这份与邻友善的朴素情义,用自己的真诚实在维系着我们这些飘泊异乡的兄弟姊妹乡愁记忆和故乡情结。

如今,二哥两个孩子学业有成,已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孩子也当上了教师,二哥无疑又是幸福的。不久的将来,兄弟姊妹相约一起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合家团圆的日子不会太久。余生,兄弟姊妹们会更好。

二哥,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一生用朴实无华的品格和默默坚守书写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作家档案
鱼灵仙,笔名千山之人,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并担任企业内部刊物主编工作,被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评为“优秀兼职教师”,系嘉峪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工人日报》、《甘肃工人报》、《嘉峪关日报》、《酒钢日报》、《雄关周未》等发表作品数篇。
审核:胡美英
编审:郭忠山
校对:殷   雄

❖  版权归嘉峪关市作家协会所有,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用途,使用平台作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嘉峪关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嘉峪关作家
一个有温度的精神乐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