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记忆一腔无声血 惜花好月圆夜
——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
作者|皮亚丽
《四世同堂》自己不记得读了五遍还是六遍?它的文字质朴中透着点点华丽,朴实中又有着幽默风趣,故事娓娓道来,让人不知不觉融入文中角色。看此书,心能进入安静世界,让人怎能不喜欢?
《四世同堂》一共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描写了卢沟桥事变后北京一个不起眼的胡同:小羊圈胡同。故事以祁家四世同堂为主线,辅以钱家、冠家及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世态,形象描述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由点及面,可以想见当时中国的全貌。
喜欢《四世同堂》,首先被老舍先生近乎白描的叙述风格吸引。
开篇一句话就抓住了读者: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
接下来,读者就一步一步,一句一句,走入了祁老太爷的生活。
这是老舍先生的铺垫之功,水到渠成地转入人物描写:
到了老年,他倒变得好看了一些:黄暗的脸,雪白的须眉,眼角腮旁全皱出永远含笑的纹溜;小眼深深的藏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在他真发笑的时候,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像是有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似的。
老舍先生在小说里还用大段大段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民俗风情画。
如中秋节:“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送礼了。街上的店铺用各色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新娘子。”中秋节即将来临的北平是热闹的、华丽的、艳丽的。“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地往城里运送齐苞大的秋菊……良乡肥大的栗子、高粱红的河蟹、只有北平人才叫得出名字的水果、身插彩旗的兔儿爷……”北平的中秋节是由酒、月饼、鲜花、水果等工艺品等集会于一体的民俗节日,是亲朋好友走动、联络感情的好机会。
如祝寿:祁老太爷的愿望就是能够过上四世同堂、岁月静好的生活。只要是过寿,必定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来,做上几桌很体面的酒席。
如庆生:有新生儿出生了,像祁老太爷这样的寿星探望,可以给孩子添福添寿,左邻右舍也必定要拿一些红鸡蛋、新衣裳之类的礼物去探望、恭贺。
但是,所有的这些,在日本人进城之后全变了。中秋节不再热闹繁华,祁老太爷给小曾孙买兔儿爷是反复思量,一选再选,最后选了个小的兔儿爷;生日那天,城门都关了,亲戚们都进不了城,只有常二爷来贺喜,家里准备的寿宴也只是简单的酒菜;人们拿不出礼物给新生儿贺喜,由开始听到新生儿生命啼哭的喜悦变成了静默的羞愧,最后是李大妈找了五个鸡蛋,让马老太感动得无以言表,因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凭着领粮证领“共和面”过日子的平民百姓能有五个鸡蛋是多么奢侈的啊!
老舍用他那充满京味的语言,一面向我们描绘了老北京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平民百姓的善良淳朴,一面只是缓缓的、如实的、白描般的叙述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的种种变化。
就这样,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的画面,心中的愤恨与悲怆也一点一点凝聚。
书中主要人物:祁瑞宣、祁老太爷、钱先生、冠晓荷、大赤包等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各方面的描写丰满,深深融入历史的大画卷中。其他从小贩,学生,戏子,商人,老人,中年人,小孩,汉奸等等视角出发,语言、动作都合乎他们的身份与环境,特别是祁瑞宣的全方位塑造,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如果展开来,篇幅有限,无法细说。而这些,大家看《四世同堂》时肯定深有同感。
老舍先生对祁瑞丰、冠晓荷、蓝东阳、高一坨的肤浅、无聊、无知、无耻、俗气的嘴脸的描写也令人拍案叫绝,仅以对冠晓荷的描述可见一斑:
冠先生的最见天才的地方就是无聊。只有把握到一切都无聊一一无聊的啼笑,无聊的一问一答,无聊的露出牙来,无聊的眨巴眼睛,无聊的说地球是圆的,或烧饼是热的好吃……才能一见如故的,把一个初次见面的友人看成自己的亲手足一般,或者比亲手足还更亲热。也只有那在什么有用的事都可以不作,而什么白费时间的事都必须作的文化里,象在北平的文化里,无聊的天才才能如鱼得水的找到一切应用的工具。冠先生既是天才,又恰好是北平人。
对于女儿招弟因寻求刺激轻易将贞洁送给汉奸李空山,冠晓荷并没为招弟思索什么,而只想招弟若真和李空山结婚,他将得到个机会施展自己的本事。他将要极精细的,耐心的,去给她选择嫁妆,既要省钱,又要漂亮。他将要去定多少桌喜酒,怎样把菜码略微一调动便可以省一元钱,而教一般的客人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把这些都想过,他想到自己:在吉期那天,他将穿什么衣服,好把自己扮成既象老太爷,又能显出老来俏。他将怎样露出既有点疲倦,而仍对客人们极其周到。他将喝五成酒,好教脸上红扑扑的,而不至于说话颠三倒四。他将在大家的面前,表演一回尽美尽善的老泰山。
因无家可归吃坏了肚子冠晓荷扯谎:“这不是一天了,时常啊,肚子里一拧,拧得我要叫妈!毛病都在我太贪油腻!天天哪,我总得弄什么四两清酱肉啊,什么半只熏鸡啊,下点酒!好东西敢情跟共和面调和不来,所以……”
“自从我搬开小羊圈以后,好多朋友都给我介绍事作,我可是不高兴去。招弟,你知道她的地位?她既有了好事,我老头子何必再去多受累呢?所以呀,我就天天的约几个朋友,有时候也有日本朋友,坐坐野茶馆呀,钓钓鱼呀,图个清闲自在!日本朋友屡次对我说:冠先生——他们老称呼我先生——你总得出来帮帮我们的忙啊!我微微那么一笑,对他们说呀:‘我老了,教我的女儿效劳吧,我得休息休息!’”
对即将活埋他的日本人:晓荷像见了亲人似的赶紧立起来,把所有能拿出来的笑意都搬运到瘦脸上来。等日本人看明白他的笑脸,他才深深的鞠躬,口中吱吱的吸着气……
冠晓荷的语言、行动、心理是这样和谐一致,在老舍先生白描般的语言中,不知不觉您心里勾勒出了冠晓荷的嘴脸,如何不佩服老舍先生对文字的应用炉火纯青?
自始至终,老舍先生的文字是朴实的、平实的。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说,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扑簌迷离,只有朴实,只有平实。
跟着老舍先生我们见证了齐天佑的死亡过程。天佑,一个最规矩的商人,一个在和平年代千千万万儿子、父亲、爷爷、丈夫、公公的典型代表,他团团的脸上总是蓄着点笑意,不肯得罪一个人,不曾高声说过话,只是本本分分的守着他的铺面,干净、整洁的做人。被汉奸、日本鬼子诬陷、暴打,胸前挂着奸商的布幅,在屈辱中走的昏迷,走的吐血……不堪其辱而投河自尽。
不知不觉,仇恨燃起来了。见其一而看全貌。侵略者铁蹄下的苍生就是这样被蹂躏,被欺辱,被践踏。
《四世同堂》塑造了众多女子形象,韵梅、菊子、大赤包、桐芳、招弟、高弟、小文太太、天佑太太……
韵梅,是中国历史上好女性的化身。她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又有着坚韧不屈,敢于直面人生的勇气。她只老老实实当一个妻,主妇,媳妇,母亲。她不会自动的成为勇敢的,陷阵杀敌的女豪杰,她不大文雅也不摩登。唯其不文雅,她才不怕去站队领粮,以至于挨了皮鞭,仍不退缩。唯其因为她不摩登,所以她才不会为没去看电影,或没钱去烫头发,而便撅嘴不高兴。唯其因为她心中装满了家长里短,她才死心蹋地的为一家大小操劳,把操持家务视成无可卸脱的责任。这样,在国难中,她才帮助丈夫保持住一家的清白。
她不只是个平庸的主妇,而是象已活了二三千年,把什么惊险困难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受过来。她老微笑着去操作,不抱怨吃的苦、穿的破。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老舍先生塑造的一种战士!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这样的战士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大后方。
《四世同堂》,在老舍先生质朴的叙述中,透过一个胡同里、一个家庭中各个人物在慢慢的细微变化的生活,折射出中国大地的苦难,它是一部民族的苦难史。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破坏,更是精神的摧残,是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的惨淡。在老舍先生接地气的语言文字中,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我们真实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它的的呻吟、它的仇恨、它的艰难、它的不屈。虽无刀光剑影炮火连天的描写,但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在一腔无声血之下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的奋起。
代入《四世同堂》中,看看如今的中国,处处广场舞、时时有晚会、公园中是锻炼的人、商场里是购物者、手机里是各种娱乐、就是家里电商也忙得不可开交……人们过着健康和谐与歌舞升平的生活,放眼正在战争中挣扎、遭受炮火轰击的叙利亚、也门、阿富汗、缅甸……大家熟悉的俄乌战争、巴以冲突,这些国家经济受影响,人民是苦不堪言。
咱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好好珍惜花好月圆的美好生活!
审核:胡美英
编审:郭忠山
校对:殷 雄
❖ 版权归嘉峪关市作家协会所有,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用途,使用平台作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嘉峪关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