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病原体肺炎与典型肺炎有何区别?

学术   健康   2024-12-23 18:02   河北  


导语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曾称非典型肺炎)通常是由革兰氏染色和传统培养基难以识别的非典型病原体引起,常见的非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鹦鹉热、贝氏柯克斯体。本文介绍了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典型病原体肺炎的区别。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


军团菌


军团菌是兼性胞内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人工水系统等环境中,且以在人工水环境居多。嗜肺军团菌是引起人类军团菌感染的主要军团菌种,该菌能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引起肺部感染。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称为庞蒂亚克热的轻度自限性发热性疾病到严重且可能致命的肺炎,即军团菌病,有时可暴发流行,主要流行于夏季和秋季。军团菌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吸烟、慢性肺病和免疫抑制。


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常缺乏特异性。其常见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干咳、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头痛、肌痛、全身乏力、谵妄等。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与典型肺炎不同,如军团菌病前驱症状较长,更高发热,肺外症状较多(特别是胃肠道症状),可有神经系统表现(急性意识障碍)。


军团菌病确诊依赖实验室检查,包括军团菌尿抗原、免疫荧光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从痰、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血液等标本中培养分离病原体。军团菌尿抗原只针对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阳性可确诊。标本培养是军团菌病的诊断金标准,但因营养要求苛刻,培养时间长等不利于军团菌病的诊治。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属于蠕形动物门,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具有多形性,对细胞壁靶向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依附于呼吸道黏膜,释放毒性物质,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损伤,诱发机体免疫反应,继而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是肺炎支原体高度易感人群。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全年发生,不同地域、季节发病率不一,我国北方地区以冬季多发,南方地区以夏、秋季多发。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亦可合并多种肺外症状。常见表现为头痛、不适、低热、喉咙痛、咳嗽、呼吸急促和胸膜炎性胸痛。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加重哮喘症状并产生喘息。其预后通常良好,呼吸衰竭和死亡病例少见。


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支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分析测定等。其中,支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但是支原体培养需要的条件特殊且程序复杂、所需时间长,难以用于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查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其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最早产生,一般在感染后4-5 d出现,3-4周达到高峰,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非常小的专性细胞内细菌,属于衣原体科和衣原体属。肺炎衣原体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可存在小范围流行,四季均可发病,人类各个年龄段均可感染。


由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通常为轻度的、自限性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大多数感染病例无症状。非呼吸系统表现罕见,包括脑膜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心肌炎和心内膜炎。


肺炎衣原体可通过血清学检查和聚合酶链式(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应来检测。


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又名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鹦鹉热在人类中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吸入被感染禽类的尿、粪和其他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较为罕见。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可以是无症状的,也可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咳嗽、咽炎、腹泻、谵妄和肝脾肿大。识别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4个重要临床特征,包括:具备明确禽类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伴有干咳、头痛和肌痛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部CT显示单侧肺外带胸膜下宽基底实变影。


由于鹦鹉热衣原体为严格细胞内寄生,因此,传统的培养方式很难得到病原学证据,需及时完善抗原、抗体、PCR、基于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等检测进一步明确。


贝氏柯克斯体


Q热是一种由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农场动物是常见的人类传染源。受感染的哺乳动物通过尿液、粪便、乳汁和胎盘排出贝纳柯克斯体。感染可通过吸入气溶胶发生,其次也可经接触传播以及消化道传播,相关风险人群是农民、兽医或屠宰场工人。


Q热潜伏期9-20 d,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患者的病程一般为14-42 d,慢性患者的病程一般要持续数月或一年以上。该病起病较急,以发热、乏力、头痛、肌痛为主,常伴有间质性肺炎、肝功能损害等。亦可引发心肌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的患者常致心内膜炎,少数出现脊髓炎、脑炎。


Q热患者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凝聚试验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方法检测。Q热急性患者一般仅产生对Ⅱ相抗原的抗体,发热数周后才出现低效价的Ⅰ相抗体,Q热合并心内膜炎可出现高效价的Ⅰ相抗体。外斐试验呈阴性;出现Ⅱ相抗体向Ⅰ相抗体的血清转换或呈≥4倍增高均可确诊急性Q热。



一表总结:非典型病原体和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Garin N, Marti C,et al. Atypical Pathogens in Adul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Implications for Empiric Antibiotic Treatment: A Narrative Review. Microorganisms. 2022 Nov 24;10(12):2326.

2. Miyashita N. Atypical pneumonia: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pir Investig. 2022 Jan;60(1):56-67.

3. 王艳晴,任红宇,赵娜等.军团菌致病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61(04):74-79.

4. 段智梅,魏腾陈,王凯飞等.军团菌肺炎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03):284-290.

5. 曾敏.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4):4-6.

6. 柳石磊,汪茜,朱战涛等.10例聚集性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2):1890-1893.

7. 张碧莹,路明,邓忠华等.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15):2131-2134.

8. 李娟,邱菊,刘翩等.以反晕征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鹦鹉热衣原体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22,27(02):320-321.

9. 张文香,王棋,张爱勤等.Q热临床防治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03):149-152.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呼吸频道
关注医脉通呼吸科,快速获取国内外呼吸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