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人民币,但常说的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是如何对待钱财的取舍呢?
陈臻(孟子的弟子)请教孟子:
过去在齐国,齐王送给你上等金一百镒,你不接受。后来来到宋国,宋君给你七十镒,你接受了,在薛国,薛君送你五十镒,你也接受了。
那么,如果过去不接受是正确的,现在接受了就是错的。或者,过去接受是正确的,那现在不接受这是错误的。二者之中,老师一定是有个错误的。
这弟子也是很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反正,他认为老师前后行为不一致,一定是有个错误的,看老师孟子如何回答。
孟子说,都是正确的:皆是也。
开始说他的理由: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一定要送些盘缠,因此宋君说送给你点盘缠吧,这样,我为什么不接受?!
在薛国的时候,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防备。因此薛君说拿点钱买些武器做装备,以防万一。这样,我为什么不接受呢?!
而在齐国,就没有什么理由却要送我一些钱,这等于用金钱收买我。哪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
古时的黄金指的是黄铜。
镒,一镒为一金,镒,是二十两。一百镒,那么就是二千两铜。古时1斤等于16两,那就是125斤铜!
想起过去那种一百斤大米得一大麻袋,应该很沉的。没算错吧。数学不太好。
上周学到孟子见齐王,见与不见,他都讲出一番道理来,今天讲君王给他钱财,拿不拿的问题,他做事,都讲一个理字。
孟子在别的国家做客,要离开时,主人送些路费或者安全费,是当时的规矩,孟子认为合理,就接受了。
有的钱该拿就拿,有的钱不该拿坚决不拿。做人要有原则和底线。拿了不该拿的,就是受贿,坚决不拿;拿了该拿的,就理直气壮去拿。
想起小时候,有次替亲戚跑腿买酱油,回来,亲戚说这零钱你自己拿着吧,我说不要,乖乖地给放在亲戚家的窗台上。
今年回老家,也听到同样一个故事,就是一位表姐去亲戚家串门,临走,亲戚给她五块钱零花钱。八十年代中期,还是能买很多好吃的,买一根麻花才二毛钱。表姐没有要。
换作现在,长辈给小辈钱,小辈好像很少有不要的,见面大方要钱的也大有人在。这是个人人谈钱不羞涩的年代。
如今的社会跟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也是不同。自然不可比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