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邀请环境学院教授/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为理工科博士生作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指导专题讲座。
温宗国教授以“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若干思考”为主题,首先强调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学术生涯的一次重要选择,然后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并结合自身丰富经历,从做学问的乐趣、做学问的方法、做学问的风格和做学问的技巧四个方面,分享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关键思考与实践指南。
温宗国教授进行报告
内容1—做学问的乐趣
温宗国教授指出,做学问的根本在于热爱。兴趣是科研的“燃料”,驱动我们在困难中保持前行。他强调:
•选择让人兴奋的课题:一个能让人“每天醒来都感到兴奋”的选题是成功的第一步。
•乐在问题解决:科研的成就感来源于一次次突破难题后的满足。
•师生间的沟通与协同:通过兴趣与导师的深度交流,找到研究中兴趣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
内容2—做学问的方法
温宗国教授以科学研究的“日常工作循环”为核心,强调科研从阅读、思考、讨论、总结到写作的闭环实践。
首先,通过广泛阅读文献了解领域前沿,带着批判性视角提炼核心内容,在文献检索与管理中,他推荐利用工具(如EndNote、Mendeley等),精准筛选高质量资源,并结合关键词优化、时间筛选等方法提升效率。结合“北冥神功”三步研读法(快速浏览、深入分析、重点聚焦),高效掌握知识脉络。同时,他建议通过撰写文献综述去梳理研究背景,发现前人不足,明确创新方向。最后,温教授强调尽早动手写作,以论文提纲构建逻辑框架,通过反复修改完善论述。科学的研究方法既能提升效率,也能帮助博士生理清研究思路,为创新奠定基础。
内容3—做学问的风格
温宗国教授强调,做学问的关键在于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通过问题驱动研究,结合创新与实践实现学术突破。
他提出科学研究的三层次:一流学者提出问题,二流学者解决问题,三流学者重复问题,并将科学问题划分为原创探索型、聚焦前沿型、需求引导型和交叉融合型,鼓励学生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路径。
在选题上,他主张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结合现实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博士生应聚焦“小而深”的课题,以理论为基础,善用工具创新,避免目标过大而泛化。同时,他提醒学生平衡导师建议与个人兴趣,主动探索学术方向。导师提供方向性指导,而选题需结合个人积累与实践反馈,以实现问题驱动的创新。
温宗国教授总结到,科学研究既要扎根理论,也要服务实践,博士生应通过文献阅读与实地调研找到研究切入点,逐步形成符合个人特长与社会需求的学术风格,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
温宗国教授以传统武学招式为喻,为同学们带来了“十八般武艺”的科研秘籍:
•黯然销魂掌:通过矩阵法或者挖洞法,瞄准研究空白点,精准定位选题。
•枪扎一条线:瞄准科学前沿的创新点,深挖一个方向,点动成线并持续深入。
•棍扫一大片:当突破一种新方法之后,跨领域探索,将技术或方法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
•降龙十八掌:以多因素、多维度叠加创新,解决一个新的复杂系统问题。大胆创新,用非传统方法破解研究难题。
•独孤九剑:选题要比现有热点超前,趁虚而入,研究唯快不破,要点在于新意而不在于难度,无招胜有招。
•吸星大法:发现并定义自己的问题,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方法。瞄准相近学科的交叉点。科学发展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学科的交差地带会不断涌现新问题,从中选定交叉点进行“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Tsinghua CICE)重点开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碳领域的管理政策分析、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