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环境报。
随着风电设备逐步进入退役期,我国循环经济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指出,未来15年,风电设备退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然而,在拥抱这一“千亿蓝海”之前,行业面临的诸多堵点亟需解决。
1.健全细则和标准 让处置“有据可依”
温宗国教授在不久前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循环经济助力风电行业迈向零废未来专题论坛”上介绍说:“从技术的角度看,针对退役风电装备的回收利用工作,首要任务是全面评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回收策略,通过细致的性能评估流程,判断哪些可以延长寿命或改造升级,哪些设备因损耗严重已无法继续使用,需进行拆解以回收其可利用资源。”,明确了技术评估与科学回收策略是退役风电设备的首要任务。
他指出当前国内开展的相关工作尚显匮乏,亟需探索如何实现精准识别退役风机机组和快速低成本评估。为此,温宗国教授的团队正在开展创新研究——创新遥感技术与动态数据库支持精准回收评估:“我们研究团队正致力于一项创新研究,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图像精准定位与识别,同时,结合现役机组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评估结果,构建一个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库。旨在为构建完善的退役风机回收利用体系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另外,从经济性角度来看,温宗国教授指出拆解与资源化技术仍处初期,规模化应用有待提升,他补充道:“目前大多数拆解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的研发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产能的提升仍有待时日。”
2.解决“产处错位”问题 加强区域协同
废弃风电设备循环利用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责任主体、复合材料处置问题、设备再制造问题、绿色拆除问题、对电池进行环保处理的问题等。
此外,温宗国教授提出退役风电设备关于时间与空间布局的挑战——高产出地区处置能力薄弱,他告诉记者:“还要深入考虑退役风机在时间安排与空间布局上面临的挑战。据预测,至2030年,大量退役的风电设备将高度集中于内蒙古、河北、甘肃及辽宁等三北地区。这种高度集中的分布形态凸显出一个显著问题,即这些地区的退役风机叶片及其他相关废弃物处置产业尚处于欠发达状态。具体而言,退役风机叶片产出量较高的区域,其处置能力却相对薄弱,形成了明显的空间不匹配现象。”
同时,温宗国教授也提出责任主体不明导致处置链条不畅,他谈道:“明确责任主体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当前,产生废弃物的单位主要是各大电力集团及省级能源集团,而具备回收利用能力的企业则多为风电设备制造商。这就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退役风机及其部件在退役后应如何妥善处置?若处置链条不畅,无疑将成为制约整个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
对于上述问题,温宗国教授明确:“因此,从全局视角出发,我们必须将退役风机的处理视为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规划与考量。”
而针对退役风电设备废源分散导致产业化难以落地,温宗国认为要因地制宜。“我们发现有很多项目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和需求来定。在一些地区,退役风电设备很分散,单独去建处置项目规模很小,可以探索组建综合产业园区,可以从国家层面部署一些区域重点项目,进行区域协同处置。”
点击“阅读原文” 跳转新闻报道详情页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Tsinghua CICE)重点开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碳领域的管理政策分析、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