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滨海机场因无人机突然入侵航空领域飞行导致多航班大面积起降受影响,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无人机黑飞动机、处置结果、机场管理、公共安全、无人机安全管理以及连续两晚黑飞是挑衅还是巧合等引发舆论热议,推动舆情快速扩散。此外,因机场回应难以满足公众真相需求,不少自媒体借机散播“不明飞行物”“UFO”等信息以博取流量,加剧公众猜疑与恐慌。短时间内,“致使大面积航班延误、备降的公共安全舆情究竟是‘无人机黑飞’‘不明飞行物’还是更‘深层原因’?”,推动舆论声量持续走高,舆情热度居高不下。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苗建信息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9月11日18:00至2024年9月20日18:00,全网涉及“天津机场因无人机黑飞致多航班延误”的相关信息累计扩散5.55万条,舆情热度指数MJSI为71.32。舆论惊讶、愤怒、质疑、恐慌等负面情绪显著,#天津机场##天津机场通报无人机致航班延误##无人机致天津机场大面积延误已恢复##天津机场旅客称黑飞无人机多次出现#等相关话题在百度、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8大平台热搜榜上榜23次,累计在榜时长为143小时。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负面感知明显,舆论话题多元且复杂
整体来看,天津机场无人机干扰多航班起降事件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公众惊讶、愤怒、担忧与恐慌情绪并存。舆论场域话题呈现多元化趋势且热议内容复杂。舆论聚焦“无人机黑飞”的动机,要求严查、严罚;热议“无人机黑飞”的危害程度及安全管理;质疑航司安保系统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探讨如何进行低空管理,规避航空安全危机;此外,也有部分舆论质疑调查结果,猜疑纷纷,加剧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不安与恐慌感知。
事件真相不明晰,舆情诱因猜疑纷纷
天津机场的“无人机黑飞”因连续出现两天,公众认为舆情并非偶然事件,对诱因、动机猜疑纷纷。舆论认为“黑飞”动机不纯,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有专业能力及强大心理素质的团队策划的,存在挑衅、蓄意为之与故意制造混乱的嫌疑。部分公众将诱因结合历史与国际背景等敏感事件进行分析推动舆情诱因复杂化,加剧公众恐慌情绪,推动舆情负面影响持续扩大。
机场管控缺陷及危机应对能力不足,加剧主体形象损害
机场、航司等主体在本次突发事件中暴露出舆情应对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的缺陷与不足。首先,事件发生后机场回应仅表示为无人机干扰,但无人机为何能够起飞、调查进展、如何处置等回应不足、调查结果证据不足,无法满足公众关切,引发公众猜疑,推动舆论波动;其次,机场及航司对延误旅客的服务、理赔等工作无法保障旅客自身权益,加剧公众不满,损害涉事主体形象;此外,涉事主体的态势感知,引发了舆论对机场安保系统、无人机防御能力、人员应对能力等方面的质疑,负面感知对主体的声誉形象损失严重,后期修复成本加大。
无人机干扰航空安全舆情多起,谨防“一机闹城”与现代版“蝴蝶效应”
民航安全无小事,无人机引发的飞行事故近年来频发,据某行业媒体对全球无人机威胁事件分析,2018年至2023年,全球无人机威胁事件471起,对机场产生干扰的威胁事件占20%,其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严重,防范“一机闹城”与现代版“蝴蝶效应”已成为机场、无人机管理等主体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建议机场加强应对无人机进入航空领域的应急预案管理,更新、利用新技术加强对无人机设备的干扰、防御作用能力,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与处置无人机“黑飞”行为的惩罚力度、违法成本。
01
9月11日20时左右,多名网友在快手、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持续发布天津滨海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紧急备降等信息,事件迅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对此,天津滨海机场客服人员表示,“根据通知显示,当天从晚上7点40分左右开始,天津滨海机场所有进出港航班停止起飞和降落”。9月11日晚,天津滨海机场官方回应“因无人机导致的公共安全原因,航班起降受到影响,目前已迅速启动应急措施、安置滞留旅客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9月12日上午机场官方@天津机场便捷飞发布微博称“天津机场进出港航班恢复正常起降”。但事件并未平息,9月12日22时左右,网友及媒体发现滨海机场上空再次出现“无人机”,致多航班延误、备降。
在警方及机场方面未得出首次无人机黑飞调查结果的情况下,12日,再次出现的无人机“黑飞”现象加剧了公众猜疑与对公共安全的担忧,公众不满,负面情绪显著。舆论聚焦“无人机两次黑飞背后原因、猜疑为挑衅行为且违反法律红线”“热议无人机黑飞行为对航空领域的严重危害”“质疑机场管控及应急能力”“担忧航空出行公共安全”“认为改善无人机安全管理缺陷应是当务之急”等。整个舆论场域话题多元且复杂,舆论热议程度高,舆情事件持续发酵,短时间内难以平息。
02
舆情传播走势及脉络梳理
9月11日19时33分,天津滨海机场因无人机导致大面积航班起降受影响,事件引发公众关注;
9月11日21时35分,机场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联合应急处置预案黄色等级响应;
9月11日23时左右,天津滨海机场官方首次回应“因无人机导致的公共安全原因,航班起降受到影响,截至晚23时,航班延误29架次,取消8架次,有32架次备降外场,3000余名旅客出行受到影响,已迅速启动应急措施,积极协调各航空公司,妥善转运安置滞留旅客,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进行现场处置”;
9月11日23时57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官微@天津机场便捷飞发布微博通报事件;
9月12日0时左右,#天津机场##天津机场通报无人机导致航班延误#等话题登入微博热搜榜;
9月12日6时15分,@天津机场便捷飞再次发布微博称,“9月12日6时10分,CA293Y航班(天津-大连)于天津滨海机场顺利起飞,机场进出港航班恢复正常起降”;
9月12日22时左右,网友及媒体爆料滨海机场上空再次出现“无人机”,致多航班延误、备降,#天津机场旅客称黑飞无人机多次出现#等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9月13日10时左右,无人机连续两晚致航班延误的动机、危害及防范等话题推动舆论声量波动。
03
观点聚焦
媒体
(一)热议无人机“黑飞”对航空安全的危害程度
1.观察者网:一台无人机整个机场停飞,绝对不是“小题大做”
无人机飞行高度范围较大且覆盖飞机起降常用高度范围,一旦飞行区域与飞机航线相重叠,会对飞机飞行产生碰撞威胁。而无人机虽然外壳为塑料,与航空器发生碰撞造成的损坏将大于鸟击。更严重的是,如果无人机被吸入飞机发动机,极有可能起火爆炸造成严重事故。若在飞机起飞发动机动力最大输出阶段发生无人机撞击发动机起火爆炸事件,极有可能发生飞机偏转失控坠毁事故。
2.极目新闻:无人机致天津航班大面积延误,飞手在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
目前,一些飞手,为了追求独家的画面,吸引流量,通过“黑改”的方式来进行“黑飞”,操控此无人机的相关人员被抓,极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承担巨额损失,“黑飞”的飞手不是在玩无人机,而是在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无人机致天津航班大面积延误给有关方面提了一个醒,“黑飞”的无人机影响机场运营达数小时之久,这里虽然处置难度高,但有关方面也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黑飞”后,处置要有一定的有效手段,让机场尽快恢复正常,最大程度减轻对旅客的影响。
3.看看新闻:无人机致大量航班延误,禁飞区“蹦迪”必须严惩
民航客机在起降过程中速度极快,如果无人机与客机相撞或被吸入航空发动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机场及附近区域都划有禁飞区和限飞区,禁飞区严禁任何无人机出入,在限飞区飞行同样也有高度和速度限制。“黑飞”“乱飞”活动,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带来隐患风险,天津机场事件的始作俑者,显然已严重“越界”,相信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4.大众新闻:致天津机场大面积延误的无人机,为何能在禁飞区起飞?
据记者了解,有几种情况可以在禁飞区飞无人机,包括申请解禁、有活动受到机场邀请等,以及私自改装,破解禁飞限制,如果是“黑飞”那操控无人机的人将面临着罚款、治安拘留的行政处罚。此次行为,造成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大面积晚点、停飞,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罪。
(二)探讨无人机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1.封面新闻:无人机“乱闯”天津机场,数千旅客滞留,危害公共安全是犯罪,监管与反制需有效共济
无人机“乱闯”天津机场事件,要对肇事者进行严肃处理,操控无人机者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相关规定,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其操控无人机的行为给航空公司、旅客等造成了经济损失,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此事件对主管部门如何有效规范与管制无人机提出了新要求,主管部门需在加强监管和鼓励产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从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利益出发,把握与时俱进的反制技术,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安全合规。
2.《湖南日报》:无人机导致天津航班大面积延误,是否涉嫌违法?无人机飞行有哪些红线不能碰?
无人机“黑飞”是指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或未实名登记就进行飞行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飞行活动。军事禁区、机场、人群密集区、城市的核心区都不能随便飞,此外,针对一些人员通过对无人机飞控软件进行恶意破解、修改,或者自行组装无人机,躲避管控,违规在管制空域飞行,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查处。目前主要是通过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督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程序进行登记。
3.中国蓝观察:天津机场大面积延误 无人机“黑飞”怎么管?
机场净空是保障航空器飞行安全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禁止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按照国家规定的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物体,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4.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无人机发展与监管的“极与极”
相对于需求端的急速增长,当前无人机持有量和公共飞行数据资源数存在较大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违规外包、他人借用情况泛滥。与无人机配套的空中飞行信号建设、气象汇报系统、飞行告警装备,以及应急处置系统等还有待完善,飞行与降落机场的建设与分布规划也还需细化。随着低空航空器普及、飞行规模不断扩大、飞行活动日趋复杂,可能存在“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5.澎湃财经:无人机“黑飞”干扰机场运行事件频发:有哪些风险?怎么防范?
无人机闯入机场空域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迫降等事件多次发生,无序飞行极易干扰军民飞行器的正常运行,酿成飞行事故,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国家安全,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为进一步规范无人机管理,民航局早在多年前已建立了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并对违反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专家
航空领域专家及律师主要聚焦无人机飞行对空域安全的危害、合法飞行制度、处罚规定及安全防范进行分析。
1.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科普专家乔善勋:无人机闯入机场净空保护区可能导致多种严重后果,一是与航空器发生碰撞,最严重将造成“机毁人亡”;二是干扰飞行员视线和雷达系统,增加飞行风险;三是导致机场关闭,影响航班正常运行。
2.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运输所所长张兵: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在净空放飞了无人机,肯定是没有得到批准,也就是它肯定是“黑飞”。“黑飞”在净空区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危险性,是对安全有重大隐患的,其实已经违法了。在机场,类似于限制区或者是比较重要的一些禁区,在这种地方飞行,这是不应该的,这是属于非常严重的一起影响安全的事件。
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明确规定不可以在机场附近飞行,这是第一条,最核心的。如果在机场附近飞行,毫无疑问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4.雷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军义:违反规定操控民用无人机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将被公安机关责令停飞或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机并处罚款,利用黑飞无人机频繁侵扰机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5.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兰安:未经批准操控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内飞行,或者操控模型航空器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划定的空域外飞行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飞行,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6.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安全保卫系讲师刘晓非:买到无人机,要去登记你的身份是什么,你的飞机型号是什么,把机身上的编号都输入进去,完成注册,这样就有一个合法使用无人机的身份。再比如说操控大、中、小型无人机,要考执照,考了执照具有相关的行为能力,有了飞行技能,你才能在管控范围之内进行飞行。
7.某民航专家:解决无人机闯入机场空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无人机的监管,明确无人机的飞行规定;另一方面,机场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无人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网民
好家伙,这也太刑了吧
玩无人机的应该要进去了
无人机是谁在操作,一定要查清楚
这是性质极其恶劣地公然挑衅,不排除为发动恐怖袭击的预演,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坐在飞机上等好几个小时不起飞,从飞机上下来后,机场工作人员说可以安排大巴、找酒店,结果凌晨4点多还滞留在大巴上
整天吹的牛哄哄的,无人机都摆不平,唉唉唉
我之前也和航空公司沟通过,推卸责任,啥也不是
坐飞机别买延误险,因为到时间他们会让你飞机上等
印象中,天津机场已经不止一次被无人机干扰导致航班延误了
正常都是管制的别说无人机了连只鸟都飞不进去,这次应该是拦不住没见过的那种,应该是不明飞行物 ,无人机只是个幌子
啥无人机续航10小时
无人机飞不了那么高的,还有续航
官方不应该隐瞒,就算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应该公报,好让百姓们有准备
04
交通运输涉公共类舆情
1.梅大高速因涉“公共安全问题”致多人死亡—塌方灾害 (MJSI:99.33)
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大高速大埔往福建方向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致多人伤亡,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多方专业人士分析塌陷原因,舆论呼吁相关部门对于招投标流程、主管负责人等进行深入调查并追责问责,同时,由于发布会单独用一整段文字说明当地天气情况,有暗示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是天气的舆论观感,舆论质疑相关部门有包庇、偏袒事故责任主体的可能。此外,由于媒体集中报道救援感人事迹、遇难个体的深度报道缺乏等现象,公众质疑舆论焦点被转移,整体舆论场负面、悲观情绪明显。
舆情观察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