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恩法师|末法时代:不是法末,是人心末

旅行   2024-12-29 08:52   山东  




生死迅疾 早日出离

 弘恩法师



听法也是需要善根的,末法时代大家都很忙碌,生死心都很不切,不知道痛念生死。我们为无始来的无明烦恼、业力所牵、所障碍、所迷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迷恋今生,或者说更加希求得到今生的满足,却没有对未来生起更多的打算希求,这是我们学佛最大的障碍。


这就是一种因循怠堕的状态。什么是因循怠堕?因循,其实就是循因,循于因,循什么因?循过去世的因,过去世种的什么因?颠倒妄想流浪生死的因。


我们无量世中,修的善根很微薄、很稀少,我们贪恋生死的习气很重,所以这一世出头来,大家都是对今生、对世间的事更感兴趣,吃、喝、玩、乐,财、色、名、食、睡都很感兴趣,很少有人停下来想一想生命的问题,想一想前生来世的问题。所以末法,末在哪里?末在大家这个心,没有对道的希求,没有对法的希求,每个人就这样遵循着过去世的业力、习气,疲劳于生死。为什么会疲劳?闻不到法,自己也不想出离,也不知道该出离,只是被今生所迷惑和障碍了。两眼发黑,从早黑到晚,从生黑到死,所以业识茫茫,无本可据。


我们一天二六时中显现的都是无量世储存在我们八识的业识,这个业识遇到境缘的时候它就起作用,分别善、分别恶、分别好、分别坏,然后产生种种的爱憎取舍,我们一生一生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一世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了,也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但由于这种过去世的业习所影响,善根不够深厚,所以我们遇到佛法依旧生不起殊胜的出离生死的发心。


有时候我们也会厌倦生死的疲劳,出现烦恼、痛苦、忙碌、焦虑、压抑等种种负面的情况。我们累了的时候,很多人会生起偶尔的出离心,刹那生起出离心——我要出家,我要修道,我要怎么样。但这个就像空中的闪电一样一闪而过,世间有一句俗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痛”,刚刚这种难过、痛苦轻一点,他就忘记了轮回的苦,他就不想出家了,不想修道了,他就又继续沉迷于世间五欲的执着和追逐。


所以末法就末在这里,大家的心已经到了法的末期,心里很少能生起法的受用、法的追求,就连闻思也是很难的。讲个法门可罗雀,来的都是熟面孔,并且人还不多,但是要是一搞个什么热闹的活动,趋之若鹜,大家都是喜欢相上的追求。这个时代佛法传播有点难,门厅上的热闹,人人都喜欢,都喜欢凑热闹,但是真正对法的闻思却是很冷落。


大家仔细想一想,自己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都不超过一百年年,过得是很快的,我现在都没有感觉半百之年,所谓半百就是五十了,我从来没想到我怎么会五十岁了呢?这个时间过得太快,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大家在世俗的忙碌中,在世俗的颠倒追求当中,忽略了时间的这种流逝,所以我们总是会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吧?


你问一问时间都去哪了?都去颠倒妄想、醉生梦死去了,时间都去那里了。我们哪有时间去思维佛法、修行佛法。过去那么长的时间,几十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这么样稀里糊涂、浑浑噩噩过来了,再往后看,没有多少日子了。无常大鬼不期而至,谁说哪一天就没了。无常是很迅速的,如果我们没有修行的积累,没有戒定慧的积累,一口气不来,我们拿什么来抵挡无量劫生死以来的深重业力?挡不住,根本没有力量。所以大多数的人或者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临终被业牵,被过去世的善恶业所牵,丝毫做不得主宰,都被业牵去了,可怜。


经典里面有两句话大家要记清楚,一是《地藏经》里说的:阎浮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这一世不念佛法僧,剩下的时间全是在造业、造罪,造轮回的业,造轮回的罪,造受苦的因。这是一句经文。


另一句就是很多经典里边都相同的经文: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梵网经菩萨戒》前面特别有一段文字特别好:“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


壮色,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还是很强壮的,强壮的色身会一点点变得衰弱,并且很快,无常迅速,像奔马一样。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今天有明天就保不住了,不一定能保得住。


所以过去祖师经常提醒我们要痛念生死,痛念无常,这一生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不出什么结果来,过去祖师们都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了,这一生折腾来折腾去,就是在造业、造罪,不如念佛法僧,不如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不如修戒定慧,灭贪嗔痴,这才是人生出离的要道。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所以弥勒菩萨就感慨,五代时候化现的布袋和尚——明明白白一条路,千人万人不肯去。祖师大德都给我们走出来了,释迦牟尼佛历尽种种的艰辛,六年苦行,也为我们走出了这条路,给我们做榜样做示范了,明明白白的这条路,成佛的路、解脱的路、脱离六道轮回受苦的路,千人万人不肯去,我们把解脱、把修行推给诸佛菩萨,推给祖师大德,推给寺院的师父,我们自己不愿意,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发心的问题。


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佛,诵了这么多年的经,跑了这么多年的寺院,每个人都要问一问自己:我解脱的意乐有几分?我究竟有几分想解脱?没有解脱的意乐,你说这几年跑寺院,护持常住也很辛苦,对吧?最多只是积累一种轮回的人天福报,它是生灭法,只是世间的善因果。


因此《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才说:“亡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障碍我们解脱,世间善、世间因果是障碍解脱的,解脱一定是出世间法,一定是出世间因果。那么出世间因果靠什么发起?靠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心,要有道心,向道之心,要希求解脱,也希求为众生的安乐而解脱,这就是大乘的菩提心。为利众生愿成佛,为利益众生,我要赶快成佛,早一点成佛来利益他们。


我们仔细地去反思一下,自己学佛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心态,我们看看我们心里面有多少是佛法的,多少是修行的,有多少是世俗的五欲六尘的烦恼,你自己做个对比就知道了,你就知道自己将来乃至来生,你的去向,你知道将来你要去哪里了,每个人看看自己的心,学佛这么多年到底要去哪里。很多人说我也没有宿命通,我哪看的清?其实很容易看的,就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心,到底在想什么?到底在求什么?到底在要什么?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我们立足于这个世间,安的什么心,这个是最重要的。心不同,受用完全不同。所以《法华经》那个经偈诵说得特别好,每每说到这里,这个经偈马上就会在心里涌现出来——“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常见于诸佛,经行及坐卧”。佛子住在哪里?就住在心地,住在什么样的心地,你就是什么受用。住在佛之知见,见一切众生是佛,时时以佛之知见来观照自己、检束自己、修行自己,那就是常见于诸佛,经行及坐卧,你眼里所见无一不是佛。


你是众生知见,眼里就天天见着众生,颠倒的、烦恼的众生,所以一切唯心造。你天天看着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乱什么,你看我们这就是众生知见,浑浊的众生知见,污浊的众生知见,所以我们才会眼里看见这么多污浊的众生,看五浊的世间。


为什么在《维摩诘经》里边,舍利弗刚动了一念,说诸佛成就了之后成就像极乐世界那样庄严的报土,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的佛土这么污秽不堪呢?刚动了这一念,有个螺髻天王就说,舍利弗你不要动这个念头,我观如来释迦摩尼佛所化的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与极乐世界无二无别。佛陀就以这个缘起,足趾按地,放光加持在会的大众。这时候大众就见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也是跟极乐世界一样,然后世尊就做开示——欲得净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我们现在心都不清净,所以众生的心,以凡夫的浊见、污浊的知见,行走于这个世间,就安得这种心,我们天天就这样被烦恼烧灼,颠颠倒倒,贪嗔痴慢,每天就是这种受用,所以存心不同,受用不同,将来的果报也不同。


佛法的修行太微妙了,佛法就是心法,纯一心法。没有智慧的人光在相上求来求去,转觅转远,所谓心法就是如实地了知自心,如实地安住自心,还要善用其心,这就是真正心地法门的修行,一切不离这颗心。


首先要安一颗好心,安一颗什么样的好心?菩提心。自己解脱,要令一切众生解脱成佛的大菩提心。这种心深入自己的心髓,真实不虚,这个来不得掺假的。你真正有了这颗心,你的智慧眼光受用就慢慢地在增长。 


所以这个是从心地当中,我们自性本具的清净功德当中自然地随缘而开显的,这些受用是自性本具的受用,不从外得,但你没有这种心,我们就费力地又拜忏又诵经又打坐,好不容易有点受用,才让自己心里感觉了有点学佛的样子了,有点学佛的觉受了,其实这些都不从外得,真正的心到了,一切受用也就到了。


《恒河大手印》里边那句话真实不虚,他在里边怎么说的——见、定、行皆摄于一心。什么叫见、定、行皆摄于一心,见,其实就是我们的发心。你的见解真实稳固,不伪作,没有任何的掺假,很清净,很坚固,真实的见解到了,你的定力,你的行持,就在一刹那具足的。


但很多人见解不到,很多人光会说口头禅,就是内心没有受用。譬如我们都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很多人都会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本来是佛,那会说的人多了去了,他真正能生起这种见解的人,真实的见解的又有几个?口头禅不当事,你必须生起定解,生起真实的见解,见解到了,你人生的受用也就开始具足。这颗心太不可思议了,佛法就是不可思议之法,不是世俗的思量分别所能了知。


我们学佛这么多年,自己真实的见解是什么?每个人都要好好问问自己,远离狂热,远离冲动,远离种种的不理性,你如实地看看自己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是一种什么见解,这种见解决定我们现在的受用,也决定我们将来的成就。有的人说要去极乐世界,你问问自己到底真想去还是假想去,真想去真到什么程度,这可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如实知自心,如实地了知自己的发心,自己安住的心,要有这种自知之明。


我们这一生修行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大的误区。我们往往以邪为正,修行修到哪里去都不知道,这个很危险,所以这一桩学佛的大事,我们既然身为佛子,到佛门里来,这件事一定要搞清楚,不要稀里糊涂的学佛,自己的心自己最知道,



-END-



编辑丨慧圆

文章来源|弘恩法师癸卯端午开示


相关链接:癸卯端午开示|弘恩法师:发心、择法与实修


山东大灵岩寺
山东大灵岩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1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