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吉
祥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方山之上,新岁的第一缕阳光
照抚在千年朗公石上
元旦,这一岁月的新页
于时光的荏苒中悄然而至
作为一名佛子是多么的幸运
我们深知在念念迁流的无常轮转之中
能够闻思修行
以佛法智慧行持于世
内心的那份笃定和安稳
作为大乘佛子,我们亦在新的一年
祈愿一切有情众生
拥有通达的智慧
出离忧悲苦恼
真正走向庄严生命的菩提大道
新岁伊始
让我们一起聆听师父的开示
愿从此刻起
在心中播下一颗菩提心的种子
持续精进,深信坚固
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01
若不修行 在世间白白走这一遭
我们今天能遇到佛法,实在是万幸,轮回中的万幸。如果遇到佛法,我们不去闻思、不去修行,那也只会完美的错过。我们在轮回中就是这样,一生又一生的与佛法结缘,一生又一生的与佛法擦肩而过。什么叫擦肩而过?我们始终不肯到这个门里边来,我们始终站在外边,看看里边还挺好,各种庄严,但自己不肯进去,为什么不肯进去?因为自己还贪恋世间的一些事情,世间还有很多事情放不下,所以我们这一生有好多的时间,大多数的时间,都浪费在六道的忙碌当中。
什么叫六道的忙碌?世间就是六道轮回,你看我们这一天起的心——嗔恨心与地狱道相应,愚痴心与畜生道相应,贪心与恶鬼道相应,善心与人天道相应,好胜心与修罗道相应。这一天在六道里转了不知多少转了,不是死了才去六道轮回。人每一天都在六道里打转转,就是我们这个心,转来转去、转来转去,始终不肯入佛门。
唐朝有一位禅师,看到窗子上有一只小蜜蜂,过去的窗户都是纸糊的,禅师看小蜜蜂在窗子上转来转去就是出不去,明明有一个空,它就是出不去,还在那找地方。这位禅师也很幽默、很诙谐,他就写了一首诗,他说: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空门不肯出”,明明有个门很大,都开着,叫空门,它不愿意从门这儿出去;“投窗也太痴”,它偏偏钻在窗户上想找个出路,就像我们说有佛法不学,修行的道理光听也不修,天天在世间境界中,转来转去。想着谋生糊口,想着妻财子女,想了好多;百年钻故纸,就比喻我们光明白了一些道理,光去学了一些道理,但不肯实修,这些道理就成了所知障,就成了我们的知见,它转不成我们的智慧。
所以现在人讲道理头头是道,但到了事情上,往往是五迷三道,完全做不了主宰。就是因为“百年钻故纸”,光去学道理了,不肯实修。因此禅师最后说“何日出头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呢?出什么头?出六道的头,这样下去六道没有尽头。
因此解脱才是佛法救世的目的,希望众生解脱,不是死的时候才解脱。解脱就是我们有任何事情都能够看得破、放得下,都能够随缘随分,随遇而安,都能够心平意顺,这样的人生才会好。
当然这里更重要的是一种发心,佛法里面叫意乐,就是我们这颗心到底想做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处在世间,他是因为因缘牵缠不得已,但是他能发广大的成就佛道的心,发广大的利益众生的心,所思、所言、所行不离初心,不离本心,这就是世间的大菩萨。
02
佛法最珍贵的就是“发心”
学佛什么最重要?心最重要。没有这种意乐,没有这种发心,我们持戒诵经念佛,只修得人天轮回的小善果。有了这颗心我们在世间所做的种种的善业,就能转为将来解脱的资粮、成佛的资粮、利益众生的资粮,这一念心,天壤之别,所以发心最重要。
因此在圆顿教的经典《华严经》里,如来就特别赞叹初发心,说“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初发心就可以成佛,因为他种了一个成佛的因,我们现在没有因缘出家,也不必哀叹,在世间要发起这样广大的心。当然有因缘出家更殊胜,因为佛陀示现成佛全部是以出家相成佛,没有在家相,在家是不得已的方便。
所以说还是要发广大的出世的心,因缘牵缠出不了,在世间也要好好的具足这一种意乐,这种纯善的究竟的菩提心,这对我们人生有大利益,极大的利益,这个心只要生起来,你就会心量广大,眼界开阔,智慧增上,福报增长,这绝无虚言。
因为世间的众生都苦苦地困在这个虚假的自我当中,这个虚假的硬壳我们打不破,时时都是我。一个人走向社会,“我”字当前。那就是一人与整个社会为敌,你怎么可能顺?为什么不顺?就是把“我”看得太重了。如果我们发起这样的心,你就懂得怎么样随顺世间,怎么样利益世间,而这种随顺和利益又让我们广结善缘,有善缘的增长,我们的事业就会越来越平顺,福报就会越来越增长,道理就是极其简单。
但可惜,人都是为过去世的业的种子和业力所转,不得自在。想发心或者说自己闲着的时候,比较顺利的时候,这个心能发,一遇到事情心就灰飞烟灭。因此像这样广大的菩提心,需要时时的串习,否则我们学佛又学个什么?
大家想这一年到头,有很多人不断地来寺院,他们也有善心,也有善意,也有善根,但是他们就学佛了吗?没有。他们一直在门外徘徊,一直走不进来,走不进来不是说他身体入不了寺院,走不进来,是他这个心不入道,这是走不进来的表现,心不入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菩提心。心要入道,就是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现在的人是真苦,天天想着东家长、西家短,这个对我好,那个对我坏,这就是不发菩提心的过失太大了。你天天在世俗的人我是非当中纠缠不清,冲不出来,你能不苦吗?能不累吗?你能顺利吗?就这样的烦恼状态,即便我们生活好了,你也不会快乐。
古人为什么能安贫乐道,安贫都能乐道,就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心,有了这样的心,他如果不断增长,慢慢越发坚固的话,在这个世间我们感觉就无难事,有什么难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所起,所有的事情都是空花水月,都不可得。我们生在这个世间,轮回在这个世间,就明白了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成就道义。
所以当这颗心真正发起来的时候,就像熊熊的般若火焰燃烧起来一样,所有世间的烦恼、所有世间的障碍,到大火堆里全部转成熊熊烈火。如果发不起来这样的心,我们的智慧连个小火苗、小火星都算不上,一点世间的境界马上把它扑灭了。
所以真正佛法的智慧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是从慈悲生出来的。菩提心是怎么发起来的?就是基于对众生的慈悲而发起来的。《华严经》里面说:
因于众生而生大悲,
因于大悲发菩提心,
因菩提心生成等正觉。
03
佛法给了我们
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所以我们要想在人生这种变幻不停、顺逆不等的坎坷境界当中,要把住自己的人生坐标,端赖我们能生起菩提之心。生起菩提心,我们就有了道心,有了道心转一切境界就为道用,没有这个心我们都是为世俗所转,你转不了他,你无奈是不是?明明知道不该生气,我就偏偏就要火冒三丈,有的人甚至想打人、想杀人的心都有。
不光是世间人这样,我们很多学佛人也是这样,可怜吧?因为心不入道,有很多人的修行,他不是在心上修,他是在相上修,光讲究家里佛堂摆的怎么好看,说我每天打坐几个小时,我每天诵多少经,念多少佛,我一个月要放多少次生,但是他却忘了修行的根本是修心,尤其是佛法,佛法跟外道的区别是什么?就这一点。
《大智度论》里边说:游心道外名为外道。什么是外道?就是光在向外修,光修表象上的东西,修皮不修里,佛法为什么是内道?因为它修心。修什么心?修道心,就是这个菩提心,遇到一切的缘、一切的事,不怕自己烦恼,不怕自己颠倒,不怕自己造恶业,就怕自己回不了头,就怕自己不能转念。转念的功夫极其厉害,你看《六祖坛经》里面怎么讲?一念善恒沙恶断,一念恶恒沙善断。所以我们不要怕我过去怎么样,不管你过去怎么样,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你只要当下能安住正念、安住善念,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都已成空,不要管它。
禅宗里就说:大修行人要洒落,要有这种洒落的意气。掉臂直行,什么是掉臂?就是甩着胳膊往前走,往后看什么呀。但现在人不是这样,现在人老是回头看过去做了点什么事,吓死我了,怎么办?想想就睡不着觉,过去有点什么成就,想想就高兴的睡不着觉。
你看世间人经常失眠,会经常胡思乱想。真正的修行人想那些干嘛。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绝对不可期。现在世间的说法就是未来可期,未来决定可期,到了佛法门里告诉你:未来绝对不可期,为什么?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明天?为什么不寄托在当下呢?当下不努力,你所谓的可期就是梦想,就是幻想,不会成为现实。
所以不管是儒家还是佛法说的都好,儒家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就要改,就要变,就要做,佛法里面说现在就要种因,对未来我们没有幻想,我们不需要幻想未来怎么样,我只需要现在,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事、所有的境界,我都把它转为道,用我的菩提心、慈悲心转一切境界,你将来想不好都不可能。就这么简单,所以现在人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是思前想后,前怕狼后怕虎。
所以心始终忐忑不安,不能安住。我们学佛人就有这样的大般若智慧,有这种超然的意气,有这样远大的眼光,才能真正做到心平意顺,不管遇到什么境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这样慢慢地去调摄,慢慢地去应对,不要想将来怎么样。
过去祖师大德都说,要把结果赋予造化,什么是造化?造化就是因缘。这不是宿命论,也不是说像现在躺平这种颓废的理念,佛系的理念,这不是富于造化的时候。我明白这个事成败总是有它的因缘,但以我现在的智慧我看不清是什么因缘,既然看不清我就不需要看,我只需要做好现在当下该做的。改往修来,把自己的心向未来开放就好了,用般若智慧照亮我们人生的前路。
不管遇到什么事,我总是有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生要有这种智慧和意气,你想不顺都不行,别人认为不顺的,在你看来没有什么,这不是应该的吗?就像《淮南子寓言》里面塞翁失马一样,老人家多有智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现在的人都是为自己的种子习气所障碍,所以看什么事情都不往好处想,只看一面,不会辩证地看问题。
世间出世间一切含摄无疑,大家想得到受用,还是要回到初发心上来,就是我们的道心。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我们的眼只是着于世间的富贵,那就等于我们追逐这些就像猴子捞月一样,富贵就是眼前花,哪有百日红,哪有百日好,刹那刹那生灭。
我们要求佛法的大富贵,要求种种的智慧庄严、福德庄严、相好庄严,种种的庄严,这个都离不开一心,这才是佛法的本末究竟,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刚刚皈依的佛弟子,找不到怎么学佛,不知道从哪里入,我该读哪本经,看哪本书,这都不是重要的。从哪里入?从这里入。这里入不进去,你永远都停留在佛法的边缘,永远与佛法失之交臂。只有从这里入进去,我们才会心开意解,才会心平意顺,才会诸事顺利。
所以学佛不是说我们没有事了,我们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了,学佛是一切的困难和挫折到我们这里,全部转成智慧,转成道用。
我们不再害怕挫折,不再害怕困难,就像一个高超的舵手,在人生的惊涛骇浪当中,他淡然若定,从容的驾驶着他的一叶扁舟穿行在人生的风浪当中,安然无恙,这是佛法赐给我们的。
04
真实的菩提心
具有超越轮回的力量
所以怎么能不学佛,怎么能不入道呢?不入道是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最大的过失,所以要发菩提心,这是根本,这是一切善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的根本。离了它,我们只能去虚妄地抓住人生的一些零碎的枝叶,最后也是枯萎腐烂,什么也得不到,这是根本。
今天是正月十五,民间也要过完年了,各行各业准备动起来了,大家在世间也很累,也很辛苦,有缘到寺院里来,总是要讲几句道上的话,给大家提提精神、理理思路。我跟你们一样,马上也要忙了,你们面临的事情我也都会面临。虽然职业的不同,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但是人生这些坎坎坷坷的事总是要遇到,所以大家互相做个勉励。
希望大家在新年的开始,我们心里要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才是真正的希望。
道心是我们的人生在无尽的轮回当中唯一的希望种子。
我们要播下去一个长远的希望的种子,用这颗心穿过人生的春秋冬夏,穿过人生的生老病死,穿过世界的成、住、坏、空,最终我们都能成佛。没有这样一颗心,那就真的是苦,苦不堪言,我们就会人我是非,计较不断,烦恼丛生,所以希望大家打起精神来,把失去的道心,未发者发起来,已经发的增长起来,增长的赶快成熟,这颗心成熟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佛果要成熟的时候,大家都要发这样的心,遇到佛法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过去多少的祖师大德都慨叹,包括佛经里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慨叹,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现在很好,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过去都已经过去了,不说了。
今年的春天,我们有缘相会在灵岩寺这个小小的、简陋的斋堂里面,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从这里出发,面向我们的今年,面向我们的今生,面向我们的未来生,都要播下一颗道心的种子,菩提心的种子。不断地去串习,不断增长,这样我们才具有超越轮回的力量,超越世间的力量,我们才会淡然若定,才会无往不顺,无往不利。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三宝加持大吉祥!
-END-
编辑|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