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寺院,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去寺院拜佛究竟在拜什么。下面这两点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每个学佛人需要做到的,否则不明所以,拜再多佛也没有多大意义。
Part.1
阿难尊者出家时,曾请问佛陀什么是吉凶?佛陀简单、平实地答道:“能持戒这就是吉,不持戒,犯戒这就是凶。”
可见,佛教所说的吉凶,是从“因”上来判断的,而非世人认为的,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灾难、祸事才叫“凶”。
佛陀彻悟世间一切现象,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造作不善的因,因缘成熟时,必定招感痛苦的果报。
同样,造作善的因,因缘成熟时,必定感得安乐的果报。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预测命运吉凶不必请人算命卜卦,只要看看自己的所受、所思、所说、所行,便能大致了解。
至于,如何化解命中“劫难”?有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说:菩萨明了因果道理,因此懂得时时防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违戒律。
而众生被无明蒙蔽、不信因果或心存侥幸,埋下祸患却不自知,等到大难临头才哭天抢地、哀嚎呼救,悔之晚矣。
所以,化解命中“劫难”的关键,就在自身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中。
Part.2
佛说:人人皆具有佛性,佛不渡人人需自渡,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佛并不能直接去度你,只能告诉你获得福报的方法,最终能否获得福报,还得靠自己。
佛门有这么一个公案: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游天竺寺,见到观世音菩萨手持一串佛珠。
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说:“人们手上挂着念珠,是为了念佛菩萨的圣号,观世音菩萨既然已经成佛,为何也手持佛珠,这是何意呢?”
佛印禅师说:“是在念圣号”。
东坡又问:“念何圣号?”
佛印禅师回答:“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很疑惑就问:“他自己是观音,为何要自念自号,这是为什么呢?”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
看到这里,有人心中就有疑问,我们不都是求佛菩萨加持,为什么又说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求佛菩萨加持,其实就是向内自求。
佛在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也。”
我们自身本具有的自性和佛无二无别,佛的慈悲、智慧、神通、辩才等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在我们自性中本自具足,只因为被无明妄想所障而不能妙用现前。
而我们求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通过不断的闻思修行,将法落实于心行,降伏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
求佛,其实是找回自己的真心本性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需要自己用功,不用功就不能去除坏习气,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自性。
就如同说吃饭能饱,但吃的东西就在那,你不动手去拿起来吃,而是求佛菩萨让自己能饱,这可能吗?不可能的。所以最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因此,我们对佛菩萨智慧的向往和对佛菩萨智慧的践行是对自己最好的加持,所以说求人不如求己,求佛菩萨也即是求己。
文章源于网络
编辑|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