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是中国民间极具特色的岁时风俗,人们敬香祈福、破五纳吉,以期新一年里招财进宝、迎祥纳福。
佛在《华严经》亦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从实质上来说,从事工农商各个行业、追求财富,都是不离实相的,佛法就在其中。
佛教的财富观,是要如理如法的取得和使用财富,这样的财富称为“净财”,即清净的财富,净财不仅是维持自己和家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能利益社会、造福大众。那么,怎样才算如理如法的取得财富呢?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跟随法师,通过佛法的智慧,学习“取得财富的方法”和“处理财富的态度”。
PART. 01
职业选择:从事正当职业
远离邪命:四种邪命,即:
(一) 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二)仰口食,谓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等术数之学,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
(四)维口食,维,指四维,乃堪舆家所用二十四方位中之四隅;谓学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
此外,要远离盗业。
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诫善生:“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说:“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
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
牧牛羊蕃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
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修善业,黠慧以求财。
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
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
在这段偈颂中,佛陀告诉佛弟子可以从事种田、经商、放牧、租房、建造房屋和家具出售等职业。从事这些正当的职业,再配以聪明的头脑,辛勤的劳动,则财富会与日俱增。
佛陀反对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利益。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
PART. 02
哪些行为会“漏财”?
《善生经》中佛说六种损财之业:一耽湎于酒。二博戏。三放纵。四迷于伎乐。五恶友相得。六懈惰。
《长阿含.善生经》云:“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
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成就你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
第一,“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
第二,“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
第三,“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
第四,“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
第五,“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PART. 03
如何正确的使用财富?
《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
《善生经》:若索以得财,当常作四分:一分供衣食,二为本求利;藏一为储时,厄时可救之;为农商养牛,畜羊业有四;次五严治室,第六可娉娶;如是货乃积,日日寻益增;夫财日夜聚,如流归于海;治产求以渐,喻若蜂作蜜。
佛弟子如能安心精进修行,德行若能“日新,日新,日日新”,则法即财,财即法,自能时时处处利人利己。发大菩提心,随众生所需,内外布施,利泽群生,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能做财神!
编辑丨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