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促使情感关系从长择走向了短择?
文摘
情感
2024-07-25 14:56
湖南
图片均为作者拍摄作品、仅分享给大家欣赏,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出定义。为此我查看了各种视角下的分类、从中寻找更本质的描述,最终是偶然间发现了UML这种建模语言对于关系的分类定义:
1、依赖关系,指的是一个类依赖于另一个类的定义,描述了类与类之间的一种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方向是单向的。2、关联关系,是类与类之间的连接,使一个类知道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方向可以是双向或单向。3、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表示整体与个体/部分之间的关系,两个类处于不同的层次上,个体/部分的对象可能会被多个整体对象所共享。4、组合/合成关系,是比聚合关系更强的关系,要求代表整体的对象负责代表个体/部分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不能共享。5、泛化关系表示一个更泛化的元素和一个更具体的元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类的继承关系。6、实现关系,指定了两个实体之间的一份合同,一个实体定义一份合同,另一个实体保证履行该合同。从上面可以看到,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主要是依赖关系、关联关系、实现关系这三种。如果换成大白话来讲的话,依赖关系就是一方离开另一方没法活下去;关联关系就是两个人只是有一定的连接点、但互相独立、连不连并不影响彼此;合同关系就是契约关系、双方互相满足对方的条件和需求。在我看来,最稳定的就是依赖关系——因为决定了生死;其次是实现关系——有契约的约束;最弱的就是关联关系——互相独立、按需连接。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物质贫瘠的古代,依赖关系就会成为主流,古代的婚姻大体上就是如此——一方依靠另一方存活;随着物质的发展,当人们普遍不再需要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实现关系就成为了主流,近现代的婚姻大体上就是这样——各取所需、契约绑定;而在当下这个时代,很多国家社会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个体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靠自己满足基础和中阶的需求,于是,关联关系就自然成为了主流——按需连接,不绑定。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灵光乍现,纯个人感想,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但反对无效的撕逼,见一个拉黑一个,谢谢。当然,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我坚信三种关系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各自占比的趋势不同而已。三种关系其实与人类的需求也是一一对应的:生存需求,幸福需求,自我需求。物质贫瘠的古代,能到自我实现程度需求的人当然是寥寥无几的、能追求幸福的也相当有限、绝大部分普通人挣扎在生死线上;工业革命后的近现代,大部分普通人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死问题,关注点当然就落在了幸福度上,能到自我实现需求的、和依然挣扎于生死的人都是少数;而当代,明显是关注自我的人比例越来越高,所以对他人的容忍度也在逐步下降。是的,自我其实就是自私,这是人类的本性,只是在过去,人们被生存问题给压下去了——必须与他人合作才可以实现;而现在,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独立实现的,他人在自己世界的重要性逐渐在降低。而人与人之间,一旦缺少合作、缺少互动,那情感关系就失去了现实中的依托、支撑力,就变成了一种纯想象的空中楼阁,当然随时都会崩塌。就像那句老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有长期关系、稳定关系依靠的都是现实利益,而在这个高度发展、变化快速的年代,长期不变的利益越来越少、都是飞在风口上的短期利益,因利而聚、利消则散必然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特征。失去利益支撑的社交关系、情感关系,自然也会随着互动的减弱而逐渐消散。最后,弱连接的关联关系,就慢慢变成了最主流的关系存在——只在需要时短暂地连接一下,大多数时候享受自我、享受自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