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在做善事、在行善,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心,其次才是行为本身。
发心要正确,才能把善法变为功德,当我们发心错了,看起来再好的行为也是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佛教提倡发心要正确,就是因为发心比行为更重要。
因此,每个人在行善的过程中,都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发心,如果觉得发心有点不对,那就把发心纠正过来,这样我们行善的行为就开始变为功德了。
即使有了正确的发心还是不够的,行为也需要智慧。如果我们觉得只要发心正确了,就不重视行为了,这样也是不对的。
比如我们为了他人好,盛情邀请他吃饭,其实他已经吃饱了。但是我们还是因为自己的好心,硬要给他盛饭吃,对方已经吃不下了。
这时候你的行为就变的不够智慧了,这是让对方烦恼行为。虽然我们发心对了,但也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用对方认为舒服的方式,才是正确的行为。
如果发心正确了,行为合情合理又智慧,那真的是一个慈悲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