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不完全取决于行为本身,关键在于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发心。
过去有五百个商人结伴经商,途中一名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领队的商主心想:如果强盗杀害了所有的人,他将会在地狱中多劫感受痛苦的果报,实在太可悲了。
但我如果杀了他,就能保护很多人免遭不测,他也不会因为杀人而下地狱,我自己下地狱好了,于是领队奋力将强盗杀掉。
这位领队的商主由于其殊胜的慈悲发心,虽然犯下了杀业,不但没有入地狱,而且还积累了巨大资粮。
表面看,他的行为是杀生,但由于真实目的是出于救渡五百个商人,以及把强盗从地狱的边缘解救出来,所以此举反而是极大的善业。
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心善地道亦善,心恶地道亦恶。”好的动机,才能产生善业;不善的动机,只会增加恶业。
就好像一棵树,如果树根是药,那么其枝叶必定是药;如果树根有毒,那么枝叶也肯定有毒。
应当注意的是,举这个事例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我们认识到做事的动机和发心的重要性。虽然杀生会有极大罪过,但商主是怀着救渡强盗和五百商人的目的而发无上菩提心。
而且在此过程中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嗔恨心,因此非但未造作恶业,反而积累了极大资粮;但对于凡夫来说,由于暂时还不能达到清净无染的发心。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去避免伤害他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我们通过闻思修,不断提升自己的见地和修行。
在充分闻思的基础上,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的言行,才能真正地行持善法,累积福慧资粮,让我们从心出发,向心而行!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作者,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仅供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