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9 白鸟与蝙蝠

文摘   小说   2023-05-25 19:29   安哥拉  
好不容易期待来的东野圭吾的新作,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艳,我不希望承认一个作家写多了某一类的小说就会江郎才尽,但是这本书,开篇很漂亮,就是这个结局,有些虎头蛇尾了。
故事就是:
白石美令的律师爸爸白石健介被人杀害在车里,警方怀疑到了仓木和真的爸爸身上,而这个爸爸仓木达朗也确实承认了自己杀人。一般小说看到这里,就知道人肯定不是他杀的,背后肯定有一些七拐八拐的隐情。
果不其然,随着调查的深入和介入人员的增多,案件变得扑朔迷离,也牵扯出了很多年前诉讼时效已满的案件,所有人都认为曾经的案件,那个受害者死有余辜,因为他涉嫌诈骗,还有很多的是老人,毕生的积蓄都被他骗走,他的死可谓大快人心,但是嫌疑人福间淳二却自杀了,案件就此结案,不了了之。
令人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律师的死亡竟会牵扯出如此多的关系,仓木达朗所谓自己死后希望将财产全部给另外一对母女而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原来很久之前,白石健介才是那个杀人凶手,而由于死者死有余辜,仓木达朗假装没看到,并且帮忙隐瞒。
可是案件诉讼过程中,没人关心真相是什么,只希望尽快结案,但是死者和嫌犯的两个孩子却一直走在追逐真相的路上。
至此,我觉得是完美的,娓娓道来的文风,张弛有度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悬念,深沉复杂的人心,都OK,是那个我爱的东野。可是到最后的一部分突然跑偏,凶手竟然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人,且犯案动机如此荒诞,我简直,看完之后气得睡不着。
和书的名字里面的白鸟与蝙蝠写的就是白石美令和仓木和真,这俩人为父奔走,追逐真相的一系列行为都很打动人,可是为什么偏偏写出来了爱情,我简直无法理解,可以是被作为嫌疑人遭受到周遭不公艰难求生后的共情,没问题,但是为什么一眼万年,一见钟情了就。但是对真相的执著和聪明的脑袋都是可圈可点的。
不重要了,这里面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就是罪犯的家属,到底应该不应该受到不公平待遇。
在委员周世虹提出了消除对罪犯子女考公的限制的建议之后,罗翔也加入了这场关于“一人犯罪是否全家连坐”的讨论。
周世虹强调,罪刑法定、罪责自负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规则。
罗翔同样认为,对犯罪子女的连坐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做法。尤其是政审在现实中实际上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功利效果,但是并不符合道德主义与现行法律。
犯罪是个人行为,应该由犯罪者自己承担法律责任,而连坐到其子女,对犯罪子女进行考公限制,会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公平。
这里得提到一个案件——秋叶原杀人事件,又称秋叶原随机杀人事件,是日本在当地时间2008年6月8日下午12时30分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秋叶原所发生的随意杀人事件,犯人为25岁的男性加藤智大,事件共造成7死10伤
是日本近30年来死伤最多的同类罪案,也是历来出动最多急救队伍的事件。
2011年3月24日,加藤智大遭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处死刑。两次上诉后都维持原判,2022年7月26日,加藤智大被执行死刑。但是案件的影响并没有结束。
2014年初,加藤智大的亲生弟弟,由于无法忍受来自于社会对于“杀人魔胞弟”的歧视,在“秋叶原杀人事件”发生6年后自杀
“受害者家属的伤痛自然不必说,加害者家属同样是痛苦的。但是相比受害者的家属,我们的伤痛应该是轻如鸿毛的吧。”
“死亡的理由,胜过生存的理由。”
他的未婚妻,甩下了一句“你们全家人都有病”分道扬镳;
媒体记者,四处打听他们的行踪围追堵截;
公司同事如躲瘟疫,全国网民口诛笔伐;
威胁信与恐吓电话,夜深时梦里出现的受害者家属的眼泪;
每年秋叶原的市民自发祭祀,无声地提醒着他们“你的身体里,流淌着杀人犯的血液呢”。
“杀人犯的弟弟”这个印记,烙于心熔于骨,想逃也逃不掉。
28岁那年,他选择了死亡。也许是替哥哥赎罪,也许只是对哥哥的怨恨。
“加害人的家属,只能在阴暗的角落悄悄生活,不能拥有和一般人一样的幸福。”
日本被调查的罪犯家属中约有九成表示曾“考虑自杀”。许多家属因诽谤中伤而不得不搬家或放弃升学,涉及杀人案的所有咨询家属都曾搬家,这和小说《白鸟与蝙蝠》里面的情节如出一辙。
早在秋叶原杀人事件之前,东野圭吾就写下了《信》。在《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中的《自作解说》章节里,他谈及了《信》的创作历程(二三年三月每日新闻社):
一家人里出来一个罪犯该是怎样的悲剧啊,我就是想写写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我想详细描写一个孤单的弟弟看了服刑中的兄长的来信后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会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结果,写到最后这书已经不是推理小说了,不过这样也好,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打碎那种表面的善意与虚伪的道德
不能因为别人的家庭成员里有个罪犯就歧视人家——这是不现实的,人们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要是我女儿的恋人是个罪犯的弟弟的话,我是绝不会允许他们结婚的。
不能因为别人的家庭成员里有个罪犯就歧视人家,这在东野看来是一种“伪善”。
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罪犯的家人,这就是东野圭吾------《信》的作者的态度。《信》的创作在他看来,不是反对对罪犯家属的歧视,而是要撕碎人们伪善的面具。
我们必须要歧视犯罪者,这样做是为了让罪犯知道:犯罪会使自己的家人痛苦,他们被法律宣判了罪行,而他们的家人则是被社会宣判了罪责。
至今,这样的两相对立还没探讨出一个结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在中国——
一人犯罪对亲属的影响如下:
1、一人犯罪是会影响三代的。家里有人坐过牢的、留案底的,将直接影响到直系亲属三代人,三代指祖孙三代;
2、直系亲属有违法犯罪的,全家将为其承受巨大的心里负担,会直接影响其本人、子、孙报考国家事业单位。如果子、孙想从事警察,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会因为直系亲属有违法犯罪而导致政审不通过;
3、直系亲属有刑事犯罪记录,如果是正在服刑的,其家庭成员不得报考公务员,直到服刑完毕后才可以。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言行的、有流氓、偷窃等不良行为,道德品质不好的、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直系血亲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为了保证录用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各地根据需要可成立临时性的考核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录用考核的组织协调工作。
东野总是会让人思考更多,不过,这本书,确实超越不了他的自己的巅峰之作,还得继续努力吧可能。

八方来贺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