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8 早安,怪物——【凯瑟琳·吉尔迪纳】

文摘   2024-07-24 15:47   安哥拉  
凯瑟琳·吉尔迪纳,生于1948 年,是一位美裔加拿大作家和临床心理学家。
凯瑟琳出生于纽约,在纽约尼亚加拉瀑布长大,青少年时期在布法罗附近的阿默斯特度过。现在凯瑟琳与她的丈夫迈克尔和他们的三个儿子住在多伦多。
凯瑟琳是牛津大学三一学院仅有的两名学习文学的女学生(均为美国人)之一。她之所以能进入牛津大学,部分原因是她写了一首关于弥尔顿《失乐园》的诗,这首诗是在她服用了朋友的精神药物后写的,这能让她保持清醒。
根据她的自传,这是她“之前或之后写过的唯一一首诗”,这首诗让她得以离开美国,当时她因与黑豹党运动成员男友的关系而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讯问。她在英国期间曾与比尔·克林顿和吉米·亨德里克斯有过接触。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凯瑟琳在俄亥俄大学完成了她的学士学位,随后在托马斯·潘恩高中任教,该高中是当时发生种族骚乱的发生地,在那里,她成功地吸引了一些被她的一些同事认为无望而放弃的黑人学生。
凭借奖学金,她得以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柯勒律治著名学者凯瑟琳·科伯恩。
起初,她与后来发现与魁北克解放阵线有关联的男子同住学生宿舍,结果再次遭到加拿大警方的盘问,随后她免费租住在一栋高楼里,而这栋高楼后来被发现是毒品非法交易的中心。尽管居住环境动荡,她还是完成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凯瑟琳撰写了传记三部曲"Too Close to the Falls", "After the Falls"和 "Coming Ashore"。
这本书《早安,怪物》讲述了作者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五位来访者——劳拉,彼得,丹尼,艾伦娜,玛德琳,和他们英雄般的疗愈故事。遗弃、幽禁、虐待、性侵、暴力......他们的原生家庭都是一座座疯人院,也因此被创到遍体鳞伤。
直到多年以后,坐在心理治疗师面前,他们才明白:自己不是怪物,而是曾经深深受伤的孩子。本书讲述了这五个来访者在心理层面的“英雄之旅”:如何面对难以言说的伤痛,如何发现内心潜藏的勇气,如何用令人敬佩的力量战胜创伤,重新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透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心理咨询师,其实不是最开始就要直击你的痛处,然后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你本该如何如何,而是利用一个漫长的时间,来陪你度过悠长岁月。
他们的存在会让你在回忆曾经痛苦的时候,不那么排斥并且克服自己,进而获得新生。我得承认,这本书赢在细节,因为没有特别绚烂的笔法,只是叙述心理医生和来做心理咨询的人的故事,在这样的对话和博弈里,找到那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正本书的脉络和架构很清晰,故事也很简单,但是故事背后的故事,总能让你有更深的思考。这不得不让人想到那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异曲同工之妙吧。
生活就像是丛林,他是坐着教皇专车,一路穿越过去的,而我则手拿着斧头生生开辟出一条路,步行穿过最黑暗的区域,还深入充满水蛭和鳄鱼的沼泽。
近些年,我们越来越多提到所谓的原生家庭,这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使得有句话流行开来: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全对,却也有迹可循,弗洛伊德也说:

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很多所谓的“怪物”“坏人”“神经病”“恶魔”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本书或许为我们看待众生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也说: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人而非神,书中的主人公们从自己的伤口上开出了属于自己的帝王花,英雄千面,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英雄,每个人在适当的时候都可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一个人如果在生命早期发展受阻,情感受挫,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么他的心理就会“卡”在那个时间段,在内心深处隐藏一个受伤的内心小孩。然后长大之后,开始报复性满足。
书中的作者,并没有用上帝视角,她只是在努力地帮着受访者一点点剖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直面自己不敢去碰触的角落,她是一个记录者,记录下那些悲伤、残忍、悲惨、愤怒和丑陋,可是她也写下那些善良、阳光、勇敢、坚毅与希望。
这本书的可怕之处在于你是否会与之共情,毕竟这是一本真实的,血淋淋的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经历,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你还没遇到自己的心理医生之前,是否能完成自我救赎,能否像书中作者写的那样杀死内心的米诺陶洛斯
故事的感人和震撼,在于它的真实和里面蕴藏的旺盛生命力,不需要任何浮夸,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动人的文字往往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绚丽的技巧。
在之前我写的文里写过这一生当好一个普通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人生无所谓错误或者不对,只是还没对而已,这个世界泥泞破碎,却也能开出温柔的花朵。
怎么形容呢,就是当接受咨询的人故事开始讲述的时候,猝不及防,等到治疗结束,故事结尾的时候,恍如隔世。入手不亏的一本书。

Everyone has a fire in his heart, and those who pass by see only smoke.

摘录——

我在多年来的心理治疗中发现,每当儿童在小小年纪就担上成年人的责任且不可避免地失败以后,他们在长大成人后便会一直为此感到焦虑。他们似乎永远无法接受自己当时年纪太小无法胜任的现实,于是会将这种失败藏在心底。

人们为了爱会做出几乎任何事情,因此,这样的关系很难被瓦解。在家庭中,无论我们因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获得爱,都会一直扮演下去,哪怕为此付出代价。

劳拉那天接收到一条对她影响深远的信息,她自此永远不会忘记:只有坚强不吭声才能赢得爱与关怀。我指出其中的一体两面性后,劳拉说:“所有人被爱都需要理由。”显然,无条件的爱——即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都会得到双亲的爱——这样的概念对她来说相当陌生。

儿时很少得到表扬的来访者在成年后往往不太相信他人给予的正面评价。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在童年时期形成,在此期间获得的自我概念需要经过长期的正面肯定才能扭转过来。

就像他在心理治疗一开始说的那样:“我没有快乐也能活。”就某种程度而言,他说的没错。是能够体会情感重要,还是保持理智更重要呢?许多年以来,他都选择了后者。

我开始认识到——在今后的案例中也多次遇到——当一个境遇坎坷的人有所改善,会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时感到巨大压力。艾伦娜此前就像一只被关在小笼子里的老虎。尽管生活犹如地狱,但她对自己的每一寸空间都了如指掌。老虎被释放后,不仅对丛林感到恐惧,对丛林中的生活也一无所知。我猜想,她经历各个发展阶段的速度太快,这导致她难以在心理上真正领会需要掌握的内容。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年幼时就会出现,很可能在两岁以 忽视或者遭受创伤后,会意识到自己的首要照顾者不值 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儿童在经历创伤的年纪开始变得 法体验更加成熟的情感,比如感激、悔恨、共情或爱。

八方来贺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