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历的也未必买得起北京学区房,这话没错。但是还有个数字,到海淀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中,本科学历占比80%以上,其中硕博家庭又占了一半。
这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可以和北京的整体比例对比一下,本科率20%,硕士6%,博士1%。那可以这么说,北京20%的家庭中,每年用房子占走了教育资源的80%,很符合“二八定律”吧?而硕博加起来才7%,却占走了40%的资源,还是其中的顶级资源,这算不算不公平?
问题来了,这些本科+硕博家庭买学区房的钱从哪儿来的?不是说他们买不起学区房吗?怎么有80%被他们买走了?
其实这就是个概率问题吧,而其感受更是人类在“小数定律”和“大数定律”之间的思维偏差导致的。
尤其是学历低的人,最喜闻乐见的是看到学霸们混得差的新闻。而学渣又是贡献流量的最主要群体,所以制造新闻的人当然要投其所好了,故意突出什么学霸当送外卖的新闻,要不然从学渣那儿不好赚到流量。
当然,我也认为这种新闻是有益无害的,相当于公益广告。毕竟这相当于对学渣家庭的安慰,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心安理得还充满自豪与满足感的搬砖,在嘲笑学霸的同时也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作用。
这世上有两种事情最危险,一是触动上层的利益,二是改变底层的思维。因为在任何一个圈子里,上层的利益来源,就是底层的思维所贡献。
……
在我最早卖房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那会儿,买房人中还是学渣占主流的。基本就两种人,摆摊儿的和海边儿的,统一起来就是做生意的。
要是在批发市场周边则更明显,几乎一半都是江浙闵粤做生意的。比如最典型的南城第一粤派豪宅,珠江骏景,有一段时间几乎全是木樨园大红门的商户。毕竟那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年代,几乎只要敢干就能赚到钱。
但这种情况在2003年之后就有所改变,除了拆迁户之外,购买商品房的高学历人群明显增多。尤其是在海淀的高端小区中,煤老板和高学历家庭占走了80%的份额,剩下才是二次改善的,拆迁户的比例已经极小。而且高学历人群中也并不都是创业的老板,打工的至少占了一半。
当时我们售楼处卖房的都分成了好几个小组,特意招了一批有文凭的孩子们对接高学历的,而铁憨憨+美女则对接煤老板。都是为了方便沟通嘛,看人下菜碟儿,要不然和客户不好深入探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2006年之后,高学历购房者的比例更明显增加了,1999年扩招+高科技+互联网的效果出现。到2015年之后的行情就甭说了,售楼处几乎就是学霸的天下。当时好几家高端盘都做过统计,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到了买房人的主流。
其中泰禾的报告是最夸张的,说他们的业主中,硕博学历的占到89%。我对这数字不是太信,知道他们是为了宣传自己楼盘的档次高氛围好。但就算夸张也应该不会太过分吧,至少60%是有可能的,也就是硕博在这里只是及格线。
……
今天是个网友说想买学区房,但又担心一大堆,最终是觉得就算学习好拿到好文凭也找不到好工作,总之还是学习无用论。
那我就不说什么了呗,赞同他两句就得了。但凡有了这种刻板观点的,那无论说什么都没用。犯不上跟他辩论,费那么多吐沫星子何必呢?
然后中午在小饭馆儿吃饭,听旁边桌上几位大哥在探讨文凭贬值的问题,观点深刻,催人尿下啊。不由得想起以前同事跟我说的,说他每年春节回村的时候,最喜看村里学渣们互相吹牛逼,说自己认识谁谁谁,初中文凭却发了大财,然后手下雇着多少个清北985的打工仔。
同事说这帮人其实心里也明白,1%的确实不靠读书也能发财,但另外99%的都混成了渣。但人们总不能承认自己必定成渣吧,所以只能是鼓吹特例了,然后再抱团儿吐槽学习好的。
酒酣耳热之际,这些人有时还会问同事这种学霸,读书到底有用吗?回答肯定是没什么用呗,学的越多越痛苦,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甚至是自己半生的顿悟,其实不过是人家早就总结出来的常识。这种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傻叉的痛苦,是学渣一辈子都享受不到的。
怎么说呢,学习和文凭其实真的没多大用,只不过是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下限罢了,而上限则是必须要靠能力和运气的。
什么是下限?那就是各单位的招工标准呗,此外还有工资根据学历的起薪。再有就是美国大萧条期间的那种怪事了,连商场里开电梯的都要求大学文凭,这就是下限。
而上限那就自我幻想吧,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只不过大多数梦想都是注定要破灭的,这样到了临终的时候,很多人才会发出“后悔小时候没好好读书”的感慨,然后再告诉孩子“好好读书”,只不过自己已经没机会了……
__________THE END__________
章哥说买房超级会员权益:
1.章哥本人一对一买房全流程咨询,前期梳理需求,确定方向,落地执行方案,买房全程不限次数线上线下沟通,实时解决疑问。
2.卖房-买房置换全程陪跑。业内顶尖线下团队从数据到实操,站在单边立场解决卖房-买房过程中的全部问题。
卖房:卖房从挂牌定价、竞争力分析、中介沟通,到最终斡旋谈判。
买房:根据需求匹配度,筛选锁定意向房源,比对性价比;买房谈判,成交低佣金签约 0.3%。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