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炮儿局”,但这不是所谓的“炮楼”,而是个瞭望哨而已。另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弄个“王八楼”?
其实这不是炮儿局的专利,而是过去大多数监狱都是这种布局,也就是中间一个跟环岛或交通岗楼似的值班台,然后向四周辐射筒道,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管理。毕竟在没有监控的年代,这种规划是最方便的设计了。
其他的比如半步桥的“老一监”,也就是“七处(预审处)”的看守所叫“K字楼”,相当于王八楼的一半。但我印象中半步桥也有个小型的王八楼,好像是女号儿。
K字楼也是有传说故事的,流氓圈儿的谚语“进了K字楼,但求保住头”。那个年代各区往七处送人叫“邮”或“悠”,只要悠七处了,那主犯基本就贴墙上了,或者说“有日子的就算小刑期,不死也得扒层皮”。传说七处审讯室的墙上也贴着三个字,和宣武门洞子的一样,后悔迟。
炮儿局在早期只有一个单位,大名鼎鼎的“十三处(治安处)”,什么都管,后期则以主管文化娱乐场所而闻名,据说送了不少失足女去“七里渠筛沙子”。对了,沙河七里渠归武警管,和公安不是一个系统。
十三处下属有个单位在北京站的“船板儿胡同”,是反扒队。后来反扒队独立成了“公交分局”,但仍然在炮儿局办公,所以现在据说公交分局的公众号还叫“炮局头条”。
那既然是十三处和公交分局的地盘儿,炮儿局就有拘留所的性质了,不是监狱。然后王八楼共两层,每层其实才四个筒道,两层八筒。其中一楼主要关的都是等车出货的小贼,再加上各种治安案件的,没什么大哥。这些人或是关几天放了,罪行大的转到各区看守所,中不溜儿的报政治处批劳教,也是待不了多久就“下圈儿”了。
王八楼的二楼比较特殊,相当于“严管号儿”,也就是一楼的2.0升级版。另外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员更特殊,是“王佐胡同二处(刑侦处)”抓的人,那就相当于看守所了。这些人里就是各路王爷都有了,亡命徒一堆。
之所以说炮儿局和老泡儿没关系,那是因为老泡儿一般都没资格进这种地方,至少上不了二楼。而且如果老泡儿来了,那绝大多数都混“鼠妹”了,毕竟这种地方讲的是资历、实力和财力,然后还有智力,但老泡儿跟司马老师似的,靠的是“口力”,那就只能是等着被收拾了。
至于各种手段就不聊了,经历过的自然懂,没经历过的自己去看影视剧。但能演出来的都是小儿科,真实的底层社会是非常残酷的。
对了,当年传说北京最狠的看守所除了炮儿局之外是海淀,然后丰台的老宣武。最文明的号称是丰台角门的崇文,因为那是北京第一模范看守所,一般不见血。呵呵,有时间聊聊当年的“八打八不打”吧,都挺好玩儿的。
先讲一个,如果是周四晚上进来的,不打;但如果是周五晚上进来的,往死里打。为什么?因为“一五小炖”,不吃窝头了,改善吃馒头。那周四来的就能多领俩馒头,虽然自己吃不着,但因为孝敬了头二三板儿,能换来不挨打。但周五晚上来的就错过了呗,不打你打谁?谁让你不早点儿归案的?
炮儿局有些特殊的刑罚,比如“抖链儿”就挺那什么的,背拷儿后用毛巾穿入双臂,兜着去各房间做思想汇报,具体的不能聊,自己体会。还有“小连儿大连儿”和“地拷儿大锁”什么的,谁愿意体会的可以在家试试。
炮儿局的窝头儿挺有名的,传说是经常窟窿眼儿在上边,于是就老蒸不熟。当然我觉得不可能,本质应该是面不好,蒸完了粘牙,吧唧一下能拽墙上。另外老宣武的窝头也挺有名的,麸皮子拉嗓子,甚至有时候都得揉碎了吹吹,要不然咽不下去。
炮儿局的“放茅”时间短点儿,好像才不到三分钟吧。踢哩吐噜的到了地方就三个字,蹲擦起,必须讲究效率。
当然要混的好就无所谓了,还有时间“发电报”呢,也就是在茅房角落用藏小纸条的方式传递信息,相当于www的早期版本。
其他的有机会再聊吧,总之所谓“老炮儿”其实是“老泡儿”,跟炮儿局没关系。早期老泡儿这词是从前门外到花儿市的茶馆(攒儿上)传出来的,其中羊市口的“青山居”附近是主流。
老泡儿以“红货行(珠宝)”的为主,指天天泡在茶馆儿的中间商,既不是大哥也不是棒槌,而是知道水深水浅的老油条。后来这词才向各行业蔓延,到6/70年代成了混混圈子的专利了。
其实看看《老炮儿》这片子就知道了,六爷曾经是大哥,闷三儿是战犯(也可以算流氓),灯罩儿才是真正的老泡儿。或者这么说吧,大哥和流氓收手之后都有可能成为老泡儿,但老炮儿一辈子也混不上去。所以老泡儿不是什么好词儿,别乱用,容易惹人不高兴……
__________THE END__________
章哥说买房超级会员权益:
1.章哥本人一对一买房全流程咨询,前期梳理需求,确定方向,落地执行方案,买房全程不限次数线上线下沟通,实时解决疑问。
2.卖房-买房置换全程陪跑。业内顶尖线下团队从数据到实操,站在单边立场解决卖房-买房过程中的全部问题。
卖房:卖房从挂牌定价、竞争力分析、中介沟通,到最终斡旋谈判。
买房:根据需求匹配度,筛选锁定意向房源,比对性价比;买房谈判,成交低佣金签约 0.3%。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