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牛肉面博物馆
味蕾与文化的邂逅
水车园小学二年级十班研学活动
2024年11月17日,水车园小学二年级星辰班的同学们走进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牛肉面文化进校园”之旅。
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代表,牛肉面承载着兰州的历史、民俗与地域风情。了解牛肉面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制作工艺,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起对家乡文化的深厚认知与情感连接,让那些可能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在年轻一代心中得以延续,使牛肉面文化不再仅仅是一种美食符号,更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初衷。
第一篇章:了解历史
历史是牛肉面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走进牛肉面博物馆,宛如踏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奇妙世界。空气中弥漫着牛肉面浓郁醇厚的香气,这是味蕾的诱惑,更是文化的召唤。在这里,每一面墙、每一个展柜都在诉说着牛肉面从诞生到发展的传奇故事。据讲解员介绍,1915年,兰州人马保子把一块牛肉熬制成一锅能满足更多人享用的清汤,在家里制作了“热锅子”牛肉面,沿街叫卖以维持生计,这是兰州牛肉面的前身。后来经陈氏后人陈和声等不断摸索,以及回族厨师马保子的进一步创新、改良,兰州牛肉面的工艺得以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的标准,让牛肉面的口味和卖相都有了显著提升,也为其日后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章:触摸灵魂
食材与香料可以说是牛肉面的灵魂。跟随讲解员的指引,同学们的目光很快被那展示食材与香料的区域所吸引。精选的牛肉纹理清晰,宛如大地的馈赠,有的以风干状态展示,有的泡在秘制卤汁中,散发出醇厚的香气。而香料则像是一群神奇的小精灵,花椒的麻、八角的香、桂皮的醇……它们以独特的比例混合,是牛肉面灵魂深处的密码。每一种香料都有自己的故事,从遥远的产地被带到这里,汇聚成牛肉面独特风味的关键元素。
第三篇章:感受温度
手工的温度是拉面技艺的精髓。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来到了展现牛肉面制作工艺的空间。传统的案板、擀面杖像是一位位沉默的老匠人,见证着拉面师傅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从揉面时的刚劲有力,到拉面时的行云流水,面团在师傅手中变成了粗细均匀的面条。那上下飞舞的动作,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而拉面师傅手心的温度,则赋予了面条恰到好处的口感,蕴藏着一种不可言说的奥妙。
第四篇章:体验文化
本土民俗文化是牛肉面传承的载体。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了牛肉面在兰州本地的民俗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一些传统庙会或者集会,街头巷尾的牛肉面摊总是人来人往。这碗面不仅是饱腹的食物,更成为人们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载体。从待客之道来讲,热情的兰州人会用一碗正宗的牛肉面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这体现出兰州人豪爽好客的性格特征,也承载着本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情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生动写照。
第五篇章:实践技能
实践是转化知识的最佳途径。最后,活动进入了同学们最为期待的现场体验环节。在专业拉面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进行了牛肉面的制作。从和面、拉面到烹煮,每一个步骤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制作一碗正宗兰州牛肉面的不易。在实践中,孩子们虽然没有做出很成功的面条,但他们专注的表情、可爱的动作以及不服输的精神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孩子们纷纷说:“没想到平日里一碗不起眼的面,做起来竟然这么困难!”此刻,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地淋漓尽致。
“牛肉面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星辰班孩子们依依不舍的表情中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研学实践,更是一次对劳动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重新审视,是对“劳动育人”精神内涵的生动阐释。通过深入了解与亲身体验,不但激发了孩子们对美食文化、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也让他们领悟到了付出与收获的真谛,增强了“黄河娃”们的本土文化自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