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研”大家谈·讲座回顾|阎云翔谈“新家庭主义”的内涵与发展

学术   2024-08-28 18:01   北京  

2024年7月17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社会学研究室与《社会学研究》编辑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教授阎云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家庭的祛魅与复魅”的讲座。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刘汶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肖索未副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吴小英研究员、赵立玮研究员、马春华副研究员、徐宗阳副研究员也作为性别社会学沙龙和“社研”大家谈活动的嘉宾,应邀与阎云翔教授同台与谈。此次活动探讨了青年话语实践中为家庭“祛魅”的进程以及国内学界与之相对照的家庭“复魅”主张,分析了“新家庭主义”的内涵,展望了中国家庭的未来发展和家庭研究的可能方向。活动吸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众多师生参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杨典研究员对阎云翔教授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杨典研究员谈到,性别与家庭研究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关研究往往从细微处入手,但与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阎云翔教授开场


讲演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家庭祛魅过程,主要关注青年一代如何通过话语实践推动家庭祛魅;第二部分探讨与青年一代话语实践形成对比的有关家庭复魅的学术话语;第三部分则介绍了新家庭主义的变迁。讲座首先从“理性化”概念入手,从理性化进程谈及家庭的祛魅。在21世纪的中国,家庭理性化过程体现为新家庭主义。这一过程由青年一代推动和主导,旨在服务每一代青年。新家庭主义背后的标志性特征是,家庭从集体利益的目标转变为实现个人幸福和亲密关系的手段。这种转变在青年中可能并不被普遍意识到,但他们的行为以及有关原生家庭、恐婚、断亲和全职儿女的话语实践则反映了这一趋势。接下来,阎云翔教授探讨了学界为家庭复魅的努力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阎云翔教授就新家庭主义兴起与女性地位提升的关系、新家庭主义下的代际关系对子代独立自主人格发育的影响,以及新家庭主义的未来前景展开讨论。

阎云翔教授介绍讲座内容


对谈

在讲座之后的学术交流环节,六位与谈人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分享了对阎教授讲座的思考,并从不同角度展望了中国家庭的未来。


诸位与谈人感谢阎云翔教授提出的家庭变迁/私人生活变革的历史视角为整个家庭社会学研究带来的启发。赵立玮研究员指出,阎云翔教授基于中国婚姻家庭现实所做的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化工作一方面承继了社会学中国化早期,即民国以来社会学家研究和思考家庭的重要理论议题,另一方面也在经验层面少有地观照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婚姻家庭的变迁。阎云翔教授所呈现的当今青年一代对于家庭的祛魅态度也反映在刘汶蓉研究员最近基于城市青年婚恋调查数据所做的研究中。刘汶蓉研究员发现,很多复杂的原因使得当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复制自己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不能想象自己做父母”这种话语在年轻人中间非常流行;与此同时,青年人对家庭的依赖加深,但这种“亲子一体”似乎还是不能让家庭及其成员安心,亲子双方的焦虑都非常大。


诸位与谈人建议,在对青年人话语实践和代际互动的考察之外,纳入国家福利政策、社会分层、城乡关系、个体生命历程等因素,将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中“家庭”意涵的变迁与不变。肖索未副教授指出,国家在不同阶段用于满足家庭需求的策略有所区别,例如当前正是希望通过培育满足家庭各种新需求的市场来服务于家庭负担偏重的领域,比如家政、养老、育儿等方面。马春华副研究员借助西欧、北欧各国的福利政策对比,主张将“家庭化”/“再家庭化”的概念用于理解个人、家庭、国家之间的关系。徐宗阳副研究员则指出了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概念的弹性以及不同群体对家庭理解的差异,认为这些理解差异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个不变的家庭的精神内核,可能对于思考家庭的祛魅与复魅问题非常重要。青年一代对家庭的不满与苛求可能是某一年龄阶段的特性,当他们度过这个年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体会,也可能会回归到亲近家庭的态度上来。


活动最后,吴小英研究员特别感谢了阎云翔教授这场精彩的学术分享给家庭社会学理论发展所带来的启发与贡献。她指出,在家庭现代化理论难以与中国家庭变迁的实际经验契合之时,阎教授提出的新家庭主义概念给中国家庭研究界带来了惊喜;本次讲座又进一步澄清了对“新家庭主义”的一些误解,指出了新家庭主义的不可持续性以及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道德的、理性的和文化意义上的风险;同时,阎云翔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分享的关于中国家庭的依附性关系的讨论是特别具有洞察力、反映本土文化特色的观察,值得结合中国近百年来关于青年个体与家庭之关系的论争加以进一步的探讨。

阎云翔教授同与谈人交流



图 | 李乐

文 | 范譞、田小旭、杨可




社会学研究杂志
《社会学研究》官方帐号。本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顶级期刊,并于2012—2023年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