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科普中心
图|2024年9月11日,铁山坪街道铁山社区开展“践行节约,源头减量”——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活动。江北区科协供图
截至目前,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数量达到85所,2024年新成立教学点9所,全年开课数达2096节,教学点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并已实现区内街镇全覆盖,社区科普大学的社区覆盖率达71.5%,“科普食堂”发展势头良好。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开展的健康义诊、食疗养生、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讲座让群众受益匪浅,而今,各社区的社区科普大学已成为江北区群众茶余饭后的“必去之地”。
江北区科协根据群众需求,合理布局教学点,增加教学点覆盖面。目前,大石坝街道、石马河街道已实现教学点社区全覆盖,将科普“大餐”送至居民家门口。
精心设计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内容。江北区科协针对不同群体,科学制定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门类,切实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今年以来,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新增了美妆、声乐、太极拳等内容,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近年来,江北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满意度达98%以上,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社区科普大学作为群众家门口的“科普食堂”,它的数量、普及度成了事关群众能否吃到“科普之餐”的头等大事。江北区科协每年拿出近2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设,为各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提供资金保障。江北区科协在每年年初还会广泛发动尚未成立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的社区主动提出申报。在基层调研过程中,江北区科协领导也非常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情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僵尸肉到底好不好?”“千滚水会不会伤害身体?”这些身边的“小问题”是群众关注的“健康大事”,食品食用不当会积少成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让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社区科普大学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对此,江北区科协充分利用各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针对群众高度关切的健康、食品安全知识,联合辖区营养师学会、区中医院等单位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课堂推送活动。各社区通过“点单”的方式选择适合本社区的课程内容,让群众吃上想吃的“科普大餐”。
江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说:“一个餐厅,菜品好不好是决定食客去不去的重要条件。”这样的比喻体现了抓好社区科普大学质量的重要性。
在社区科普大学数量增加的同时,江北区科协着力提升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质量。一是扩大教师库。为丰富各教学点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江北区科协多次走访区内各医院、各科普基地,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建立课后评价制度。为了解群众在听课后是否有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江北区科协在课后邀请学员参与教学内容评价,并根据学员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三是严格管理。江北区科协要求各教学点严格执行春秋二季教学,在课后及时将教学内容上传系统,并对各教学点进行严格管理。
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设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做到便利群众、服务群众、普及科学、提升素质。江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运营好“科普食堂”,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满足群众需求,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做好做靓社区科普大学这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