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指导冬季桃树修剪方法、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开展研讨交流、组织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集中调研数字重庆建设……近年来,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的团结带领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步履不停,以实际行动助推重庆攀“高”向“新”。
聚创新之能,激活力之源,促发展之进。2024年以来,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打造“创新争先建功新重庆”品牌,突出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着力推动新时代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科协力量。
图|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宣讲活动
“重庆这片热土,我没有白来;跟着共产党,我的一生,没有白过。”2024年4月26日,在2024年重庆市弘扬科学家精神百场宣讲首场示范宣讲活动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原儿保科主任、全国儿童保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98岁高龄的郑惠连教授讲述了她溯江而上、西迁重庆,为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矢志奋斗的人生故事,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打动人心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的动情讲述,让重庆医科大学的师生们切实感受着熠熠生辉的科学家精神。这只是市科协着力打造“科技春雨”工作品牌的一个缩影。2024年3月,市科协印发《实施凝心聚力建功行动打造“科技春雨”品牌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市科协组织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以润物无声、科技工作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宣传、舆论引导、政策服务、文化建设、文明创建。
方向已定,目标明确,全市科协组织的建功行动渐次开展——
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重庆巡展
举办重庆科技人才专题研修班,协办“智荟巴渝”大讲堂4期,联办重庆领导干部科技讲堂2期,创设并举办“渝科讲堂”4期;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分团12个,汇聚宣讲成员203人,开展主题宣讲146场次、受众达5万余人次;争取中国科协在渝举办“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巡展,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主题展等活动;联合市教委出台《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若干措施》,启动首届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活动;汇编《身边的科学家》报告文学集;举办第四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吸引全市50余所高校参与……一场场“精神之旅”,让科学家故事广泛流传、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在强化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的同时,市科协着力集聚高端人才、汇聚智力资源,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科技工作者成才建功,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2024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活动、“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活动、“科学与中国”重庆行活动、世界青年科学家重庆高端对话会……市科协举办或承办的一个个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也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才了解重庆、留在重庆。此外,市科协还精准培育托举人才,整合推出科技奖励、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一揽子支持举措,深度参与重庆引才计划,创新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
在这些工作推进过程中,“改革”二字贯穿其中。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2024年,市科协持续迭代升级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以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全面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全市科协组织紧盯2025年全面建成示范区时间节点,坚持倒排工期、分类推进,勇当探路先锋,攻坚克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协同推进“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努力塑造了大量“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图|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重庆举行
2024年11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电视擂台赛在重庆举办。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陕西赛区、重庆赛区、北京赛区和江苏赛区的4支队伍斩获金银铜奖。至此,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正式收官。
据介绍,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性赛事,成为我国弘扬创新精神、传播创新方法、涵养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本届大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引导来自全国31个地方的2万多名企业科技人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开展创新。
在渝成功举办的总决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团队和创新人才来渝交流,为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首次设立了大赛成果转化组,更加注重成果的转移转化。截至目前,本届大赛累计促进企业获得专利数1551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654项,项目在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各项目通过创新方法获得的经济效益已达210亿元。
以科创为动能共促发展新局面,市科协全力架“桥梁”、织“纽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立足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需要,市科协遴选15家学会组建“市级学会助推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示范团”,引导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创新资源,与企业精准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年来,各学会积极行动,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如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开展智能电动汽车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系列行动,帮助长安、赛力斯等头部企业寻求急需解决的技术方案,加快新车型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全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电子学会通过政策引领、专家匹配、精准对接等形式,组织专家深入巴南、江津、长寿、万州等区县,走访调研100余家制造企业,助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庆功能材料学会积极搭建跨领域、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智库平台,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直接对话,全面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图|召开重庆市科协年会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市科协紧紧抓住2024重庆市科协年会这一契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卫星导航产业等汇聚创新资源。本次年会中,市科协争取到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邀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全国学会的领导、专家来渝,赴相关区县、园区、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和需求对接,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市科协还举办“科创重庆”双月论坛6期,支持市级科技社团举办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活动380余场次。从密切科技工作者联络服务,到延伸链条接长服务手臂,市科协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聚焦我市产业需求,吹响了奋力开创重庆科协事业新局面的“集结号”。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能造房子、修桥、造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2024年12月30日,在江北区鲁能巴蜀中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以《低碳发展的新策略——生物建造》为题,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吸引着同学们走近科学、热爱科学,“燃”起对科学精神的热情和向往。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这样的科普讲座,是我市以打造西部科普中心为总牵引、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为总抓手、以“科普重庆”为总品牌,深入实施科普惠民建功行动的一个场景。202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印发《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西部科普中心,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7%,保持在西部地区前列。
锚定目标,市科协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35项重点任务。立足重庆强支撑,市科协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共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馆、重庆大学共建国内首个专注前沿科技成果科普化研究的科普创新实验室,与四川省科协联合举办西部科普中心建设系列论坛5场,为全市科普能力建设注入硬核动力。
联动川渝,辐射西部。市科协联合四川省科协举办第二届川渝科普大会、第二届川渝公民科学素质邀请赛等科普活动,协同内蒙古自治区科协举办西部地区科协科普联盟交流培训活动,牵头发起举办首届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网络联赛,在西部地区公众中掀起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协同联动,推进全域科普。市科协联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地震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科技活动周、“健康科普365”、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在科普重庆网站、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平台等开设“应急避险”“食品安全”等安全专栏,发布相关主题科普文章2300余篇。同时大力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服务中小学校师生3.95万人次,中国流动科技馆重庆巡展项目服务市民23.94万人次;管好用好36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累计开展田间试验示范80余项、技术辐射面积60万余亩,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图|举办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此外,市科协不断塑造“科普重庆”大品牌,出版发行《数字化变革知多少》《科技热词新词知多少》《银龄智慧生活知多少》等3册科普图书,组织编写《知识产权知多少》《先进材料知多少》等科普图书,谋划“党建·科普重庆”应用,构建“科普资源一网查”等一件事应用场景并在“渝快办”上线,方便群众精准获得科普公共服务。精心组织“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全市共开展活动4500余项。举办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重庆市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活动、银龄科普活动……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汲取科普知识,感受科技魅力,放飞科学梦想,畅想美好未来。
经过不断努力,西部科普中心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科学知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满足公众的高质量科普需求。目前,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62%,位居西部第一。
两江潮涌,奋楫笃行。2025年,市科协将坚持干字当头、争先进位,有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塑造具有科协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更好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奋力投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贡献科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