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综治江淮行】六尺小巷走出基层治理新路

政务   2024-12-14 08:03   安徽  


听了六尺巷故事,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谦和礼让的品质,并把它传承下去。


望江县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方以轩说道。11月30日,桐城市六尺巷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人群中,一群身穿校服的学生正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条位于桐城市西南一隅的窄巷,全长不过百米、宽约两米,却因一首传颂数百年的“让墙诗”,而被称为 “最宽”的巷子。如今,六尺巷已经成为桐城市的文化地标,而六尺巷典故也在新时代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六尺巷典故所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总结提炼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2023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记者跟随“政法综治江淮行”采访团,走进“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发源地——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六尺巷法治文化走廊,讲述着法庭将六尺巷典故融入司法调解的历程。“基层法庭一直都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试着将六尺巷故事运用到调解工作中,发现效果非常好。” 孔城法庭副庭长余亮亮介绍道。


2010年起,孔城法庭将“六尺巷”的典故运用到司法实践中,以“和”文化感化人,积极对外联动,借助人民调解及部门联动力量化解大量矛盾纠纷。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2015年,孔城法庭率先将“六尺巷”精神融入诉讼调解,提出“六尺巷调解法”,提炼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设立了全省首个“六尺巷调解室”。


“如今,在桐城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桐城法院已会同司法行政等部门在基层法庭及镇村设置了‘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选聘专兼职调解员1500余人,共同做实指导调解职能。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满意度达98%。”桐城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吴问银介绍,今年1月至10月,桐城法院受理案件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2835件,调撤率达56.19%,新收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1.83%,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41.11%。


“桐城现在的社会风气都受到‘六尺巷’精神的影响,都是本着礼让的态度,能调解尽量调解,调解好了,就不需要对簿公堂。”某银行委托诉讼代理人刘某说道。前不久,在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桐城法院速裁团队负责人齐辉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功调解了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点赞。


脱胎于“六尺巷调解法”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从化解矛盾,到形成基层治理品牌,实现了从内涵到外延的提质升级。

桐城市人民检察院将“无讼”“和合”“礼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检察听证,创新打造新时代“六尺巷检察听证法”,推出“听民声、倡和合、促善治”三步走听证机制,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检察环节。2023年以来,该院通过“六尺巷检察听证法”办理的397件案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016年7月,桐城交警开出的一张“空白罚单”火爆网络,收到罚单的是一名在六尺巷违法停车的外地车主,罚单上并没有填写扣分与罚款,而是交警手写的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


这张被称为“最美罚单”的“空白罚单”,是桐城公安将六尺巷文化融入执法工作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桐城市公安局将“六尺巷”蕴含的“礼之用、和为贵”精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化机制创新改革,做实主动预防警务,打牢社会治理文化根基,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尤其在柔性执法方面,拓宽六尺巷“空白”罚单和谐内涵,倡导人与道路、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和谐。创新群众公议制度,依法撤案转处49起轻微刑事案件,吸纳社会各界群众参与7起疑难复杂案件公议。


桐城市司法局则把六尺巷文化和精神融入法治阵地升级打造中,已建成14家“六尺巷”公共法律服务站,226处“六尺巷”百姓评理说事点。织密调解体系,设立226个镇村调委会、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3家律师调解工作室,形成市镇村三级互动、行业领域联动的“前哨”网络。围绕化解行政争议,打造“桐议和”行政复议特色调解、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调解等品牌。


记者|吴文珍 王原

编辑 | 聂静洁
审核 | 周莹莹
往期回顾





点击查看订报攻略

我省政法机关当好向“新”而行护航员

夫妻另一方未在借条上签字,是否承担还款责任?

安徽法治报
弘扬法治文明,传递法治力量。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300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