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要为胜利者写一篇了。王欣瑜历经三盘苦战,以2-6,7-5,6-3逆转本土作战的英国选手达特挺进16强,成为目前唯一留在单打签表中的中国选手。
达特,一个大多数球迷没太听过的名字,但确实具备了一些黑马的特质:连胜两轮后信心爆棚的她,携主场观众的支持,在比赛中坚决勇敢,把自己球质平重的特点在草地球场充分发挥出来。
面对一个打了鸡血一样的选手,很多时候在场上是无力的。就像昨天的王欣瑜,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落后的一方。也许复盘时我们觉得她还能再多做点什么,但彼时彼刻更多时间里她只能忍耐和等待对手状态的波动。
如果对方持续保持在状态的高位,即便是头号种子斯瓦泰克昨天也无力阻止普丁塞娃的逆转,以6-3,1-6,2-6败下阵来,后两盘可以说根本无力抵抗。
网球是两个人的比赛,但对方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更多时候我们除了研究对手的过往,也要把他们视作一个“不可控因素”。
这个“不可控因素”对于比赛的胜利影响有多大?有时可以忽略不计,有时几乎主宰着比赛的全部。相比之下,球员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有时是无力改变结果的。所以我昨天在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证明自己”,可我们如何证明自己?
郑钦文澳网的幸运签表造就了一次大满贯决赛经历,可在诸如时代红利、运气的加持下,我们仅靠自己创造的价值部分如何衡量?昨天我看一个李宗伟的访谈,他如此优秀辉煌的职业生涯,只因状态夹在林单和谌龙两代选手之间而未能在奥运圆梦,是不是意味着始终没能证明自己?
所以我觉得,证明自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是想向外界证明自己,那就像朱琳说的,当你成功的时候,铺天盖地都是对你的赞美。只要你输掉一场比赛,到处都是诋毁和谩骂。如此短暂,转瞬即逝,这种“证明”算得上证明吗?
向内证明自己?可真正的自信是无需证据,无需比较的,它就只是内心一个状态——“我现在挺好”这就是王欣瑜从去年法网开始在场上给我的感觉。你需要接受一件事情的结果与自己有关,但也与自己无关,而不是事先进入一套自我评判体系,才能最小化结果对自己的影响,真正专注到对自己的提升之中。
这场比赛中我们除了王欣瑜一贯的扎实的底线击球之外,会发现发球和机会球随球上网愈发熟练频繁地运用成为了她重要的得分武器,这说明上一场对佩古拉的胜利,让她坚信这一战术的意义,并形成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所以完成了一次技术升级。
我相信这种提升是深入内心的,即便是昨天频繁的误判,又或者对手关键时刻搏杀打中都有可能导致她最终输掉了这场比赛,但她也一样会实现这种自我认同。和结果无关,和对手无关,和裁判无关,和观众球迷也无关。
作为行业从业人员,球员的成绩跟我们的“饭碗”息息相关,我们可比球迷更有资格和立场去规训球员。然而现在看到中国选手比过去更有松弛感,学会跟自己和解,更专注与自己的内心,在既定的轨道上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比他们非要取得怎样怎样的成绩要开心得多。
因为我跟他们大抵都算熟识,偶尔还会交心。当你投射真正的“爱”的时候,就会真的觉得赢了挺开心的,但是输了比赛根本不想去指责,甚至不想探讨他们什么,只是想告诉他们在我眼中的优秀。
因为爱,是无条件的欣赏。只有我们感受过这种无条件的欣赏,才会相信自己并不是需要证明什么,才能获得认同的。所以上一代几个中国球员那种夫妻相随的模式,其实是在爱的层面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支持。这一代的球员,看到那种稳定的情绪,就能感受到她们所处的包容的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当然真的无需同别人比较,每个人都只是走在自己的节奏里,一会你快点,一会我慢点,所谓你争我赶的“人生竞赛”从来只是一种错觉,哪怕你在场上跟对手的交锋,也只是两个人人生轨迹的偶然交叉而已。
把对别人的证明自己,变成欣赏自己,期待自己,这就是更好的王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