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分享】庞珣在2023年”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的发言:复杂风险应对能力建设与全球政治中的信任重建

文摘   教育   2023-11-08 15:51   北京  

编者按

2023年11月3日,北京论坛(2023)国际关系分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顺利开幕。分论坛以“不确定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汇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与澳洲的知名专家学者相聚燕园,深入探讨不确定时代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共话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与人类的未来发展前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主任庞珣在2023年“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以《在深度不确定和复杂风险世界中的能力建设——全球政治中重拾信心和重建信任之道》为题演讲,探索如何进行能力建设以应对和适应当今世界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




在深度不确定和复杂风险世界中的能力建设——全球政治中重拾信心和重建信任之道


(庞珣教授在北京论坛“不确定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分论坛的发言整理)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感谢本次论坛的组织者提供了如此宝贵的机会,让我们齐聚一堂,就“不确定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这一极其重要的主题进行思想和研究的交流。我衷心感谢之前发言的各位杰出学者分享他们的洞见,我听了受益良多。作为本组讨论的最后一位发言人,我将向大家介绍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正在进行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那就是探索如何进行能力建设以应对和适应当今世界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围绕概念、理论、度量、政策和战略展开这一研究。这个研究项目和今天的主题高度契合,旨在通过能力建设来重拾全球政治中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并在此基础上重建相互信任。

下面请允许我简单介绍研究的现实背景和大体思路。

让我们首先从全球风险政治视角来追踪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中安全感丧失和互信恶化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过程。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产生了今天这个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社会,建立在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各系统相互关联的跨国网络之上。这些复杂的系统产生了新的脆弱性和易感性,频繁遭受级联爆发、连锁反应、系统故障、不可预测和无法量化的危险、以及“未知的未知”的冲击,也正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深度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

“风险”在概念本质上意味着行动。任何被指认为风险的事物都暗含得到处理的要求。也意味着,今天我们面对的困境就是必须治理无法治理的对象。应对复杂风险能力的匮乏,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现实。在学术界发生了向“后常态科学”和“基于价值的科学”的范式转变;在国内领域,民粹主义、传统身份、意识形态等被用作应对全球风险的流行策略,带来了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在全球范围内,围绕风险形成了权力竞争和跨国冲突的新战场,引发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地缘政治死灰复燃、脱钩、去风险、点名羞辱、全球治理的高度政治化等等。这些变化由全球安全与信任危机带来、又反过来恶化这一全球性危机。更糟糕的是反馈效应——信心和信任的崩溃继而危及全球化,对反全球化情绪和政策推波助澜。

理解当前不安全感在全球范围内的升级和信任的下降,为何风险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来看全球化和晚期现代性风险意味着什么。全球化的复杂风险是无视边界的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蔓延和相互交织。与“威胁”不同,风险缺少明确而集中的来源可以加以还原主义的处理,也很难找到确切的外部实体来进行对抗式清除。风险的这些特点带来了丧失对局势控制的无力感,触发焦虑情绪。实践和研究表明,焦虑情绪侵蚀信心、产生弥散且持久的不安全感。此外,现代风险的要义并非是自然危险;相反,在很大程度上风险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后果。复杂风险通常是社会礼崩乐坏的集中体现,这就让风险管控远远超越了技术范畴,而更是一场广泛的、关于道德和价值的斗争,焦点在于纠正不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风险的道德拷问引发了另一种与政治相关的强烈情绪,即愤怒。愤怒情绪容易产生以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世界的倾向,将人们分为“我们”和“他者”,对“他者”几乎没有信任可言,“他者”常被指为道德上的邪恶、在行为上的威胁。风险的这些特征共同解释了为何我们处于一个充满焦虑和愤怒的时代:政治心理学对这两种情绪进行了很多研究,其中一个共识就是,焦虑和愤怒导致相互矛盾的认知和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这个焦虑和愤怒情绪高涨的时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理性学说很难解释的政治乱象。

为了解决安全和信任匮乏这一极其紧迫的现实问题,各界人士都提出和践行了大量的倡议和策略。然而,其中大多数在实践中要么适得其反,要么过于理想化。更糟糕的是,旨在恢复信心的策略与专注于建立信任的策略之间常常互不兼容。

北大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选择聚焦于刚才谈及的因果机制中的“能力”环节,试图在这里寻找解决方案。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对复杂风险的应对能力,导致自信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当自身安全感缺乏时,信任也难以在相互之间建立。但是,国际关系的漫长历史不是一再表明,能力建设往往会导致安全困境吗?这里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建设能力、而是建设什么能力。而其中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去探寻那些能够将竞争和冲突转化为协调和合作的具体“能力”。国家和其他实体发展这些能力的努力,应该指向解决共同风险引起的安全问题,而不是且不被解读为将彼此视为威胁。

这样,我们提出建设四大支柱能力,稳健性、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些概念植根于复杂系统和风险研究理论。这些能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着眼于维持现状到积极促进变革。这里时间问题我就不深入探讨这个概念框架的细节了,实验室的同事们会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讨论其中一些概念及其应用。我在此只想强调一点:这些能力常作为重叠的概念或彼此的组成部分得到理解和使用,但我们将对它们进行精确的区分,以便于阐明它们的关系和进行准确的度量。围绕这些支柱性能力,这个研究项目将致力于创建一个由三个相互关联和动态交互的体系构成的框架,包含理论体系、指标体系以及研究和政策行动体系。这些体系构成的框架用于支撑各类型主体来建设能力,以处理深度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这个框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政治科学、复杂系统科学和风险科学的整合。

加强和重建安全感和互信是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中的长期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必须要承认并将当今现实的核心特征纳入考量。我们认为这个和新特征就是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这意味着,能力建设不仅成为与无法消除的风险实现共存的关键,而且是重建信心和信任的钥匙。这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遏制冲突。四大支柱能力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目前所缺乏的是在全球政治中将它们付诸实施的切实研究,对它们进行具体化从而可衡量,以提供有效的政策和行动指导。北京大学风险实验室和合作伙伴以及支持者们共同开启了这个开发能力建设框架的研究项目。这是一个跨学科、开放性和长期的研究项目,诚挚邀请具有有兴趣的组织和个人加入我们。谢谢大家!



编辑:邵志成

审校:庞珣



全球风险分析Lab
推进协作性、前沿性研究,应对全球化、政治化风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