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与孟小冬(中)、白玉薇(左)合影
在报上常可见到张文娟(涓)的字样,但所阅载的不同,在本刊亦曾载过她的事项。据笔者所知之,关于她的名“娟,涓”二字,及其身世写在下面:
(1979年中国唱片)
张文娟现年二十六岁,原籍江苏,自幼嗜戏,七岁时即能开口,十三岁时嗓子甚好,一般名花贪懒者及不能开口者,皆欲得而以代唱,海上之红鸟。后来与杨宝忠认识,宝忠喜其娇小玲珑,天真可爱,遂授以《御碑亭》之腔,《骂曹》之鼓……(故张伶首师当为杨宝忠),后来不知宝忠因何不教了。文娟既已感艺有进步,遂一心欲习须生,经乃父连升聘请李文骙说戏,研究余腔,此时曾露演两次,成绩不佳,因此与李脱离授业关系,继之又请司马骅指教,如《打渔杀家》《空城计》等,皆为司马骅所授,艺术日有发展,斯时文娟体弱消瘦,而家计困难,兼之二老皆有嗜好,一家数口,皆依文娟生活,所以文娟在每天学艺外,常跑舞场,看海派戏……消遣,维持家中生活,但终不见丰裕。此时上海各电台皆有难民捐款播音,无线电中时有文娟之歌唱,因嗓音比唱腔佳,后经爱好者龚芝芳、陈听潮、陆小洛、唐大郎诸翁,在新闻报纸及杂志上鼓吹,便声誉日上,每礼拜最少可演五场(这在二十四年间)。此时文娟本想北来投师,后经上海闻人介绍拜陈秀华为业,经陈授其剧甚夥。忽嗓变化,高音翻不起,低音不可听,时家中即令其改行,但文娟专心于剧事,所以脱离旧识,新交至友,经沪上名流介绍拜张荣奎为师,嗓遂恢复原状,所交游者照旧的捧,由此恢复声誉。然此师不但同姓,论感情上亦如父女,师徒艺术不分,所以展开了她的剧艺上黄金时代生活,旋于上年随师北来,红遍京津,一般嗜曲者均惊其能,但有很多不知由哪来位坤须生。关于她的名“娟,涓”,此“涓”曾红紫于上海,既有荣誉,何必再改呢?
(摘自 《立言画刊》 1941年130期7页)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