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是一出脍炙人口的京剧传统剧目。京剧武戏中,分长靠、短打两类,《三岔口》属于短打武戏。由短打武生(装扮多戴软罗帽,着短衣裤)、武丑(又名“开口跳”)、武二花(擅长开打的武花脸,又叫“摔打花脸”,以跌扑摔打为主)、武旦等行当应工。
《三岔口》 叶盛章 饰 刘利华
《三岔口》的故事取材于宋代“杨家将”的民间传说。原剧情是描写杨六郎延昭部将焦赞充军,途经三岔口地方,夜宿黑店,店主刘利华欲加杀害。适逢义士任堂惠赶到,黑夜之间与刘利华搏斗,刘武艺不及任堂惠高超,任终于将焦赞救出。
(1955年,欧洲巡演实况)
五十年代,中国京剧院将此剧本情节改为任堂惠与刘利华夫妇都是护卫焦赞的侠义之士,由于误会而发生一场冲突格斗。最后,误会冰释而众英雄言归于好,焦赞的生命安全从而得到保障。
《三岔口》 高韵笙 饰 任堂惠、郭金光 饰 刘利华
有人把中国的京剧艺术特色归纳为:写意,虚拟、象征、风格化、以少胜多。这些分析不是没有道理的。京剧舞台画面就像简洁涂抹几笔的写意中国山水人物画一样,背景只是一面有着固定图案花纹的布幕,舞台上只有一张不大的长方形桌子,两把椅子,观众完全相信这个规定的环境就是室内。一切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在这间虚拟的屋子里面发生并展开的。
(1956年访日演出实况)
《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武打一场明明舞台上灯火辉煌,而两个演员通过表情动作,却使观众感觉是在夜间摸黑开打。许多舞刀劈砍的惊险武打场面,只是围绕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进行的。
《三岔口》 谭元寿 饰 任堂惠、翟韵奎 饰 刘利华
在京剧(中国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也同样)艺术舞台上,行车、走船、骑马、乘轿,开门、关窗、登山、上楼、游泳、涉水乃至神话戏中呼风、唤雨、雷击,闪电……无不是象征的、虚拟的、假设的。两块方布上画着轮形图案代表车辇,一只船桨在演员手中拨动,代表水中行舟。手执一根带穗的马鞭象征骑在马鞍上,两个轿夫模样的演员举足迈步、齐整而有节奏地行进,中间就是坐轿人。开门、闭户、登山、涉水,无不以虚拟象征的动作,给观众以真实的感觉。风、雨、雷、电,则是以打击乐器来表现。就使你感觉、使你相信,你是在这样的规定情景之中。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东方戏曲艺术的绝妙!
(摘自 《京华感旧录》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2月,略有删节)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