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岩演唱的《搜孤救孤》

文化   2025-01-28 00:01   北京  

  余叔岩(1890—1943)是京剧老生行中继谭鑫培以来“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谭派艺术唱做并重、文武兼备的艺术特点,根据个人的艺术条件,苦心钻研,创立了影响广泛的“余派”艺术。《搜孤救孤》一剧是余叔岩的代表剧目之一。

【音频】余叔岩《搜孤救孤》选段
(1925年高亭唱片)

  《搜孤救孤》(又名《八义图》)一剧表现的是,春秋晋国奸臣屠岸贾设计陷害赵盾,灭其满门。赵盾门客程婴将遗孤赵武救出,并与好友公孙杵臼定计,以程婴自己与赵武同庚的儿子,假冒遗孤,藏在公孙家中,并由程婴出首。屠岸贾至公孙家搜孤,遂将公孙杵臼同婴儿一同处死,赵氏后代得以保全。这里介绍的〔二黄导板〕转〔回龙〕、〔原板〕、〔散板〕一组成套唱腔,是屠岸贾捜出婴儿后,命程婴拷打公孙杵臼,程婴强忍悲痛执鞭拷打时所唱。

  余叔岩的演唱艺术雄浑流畅,刚劲峭拔,并善于发挥自己较全面的演唱技巧,生动、贴切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段唱腔的演唱有如下值得称道并足资借鉴的几个方面:

  一是余的演唱不事花哨,如行云流水,绝无造作拖沓之感。他讲求所谓“一块板”唱到底,即节奏始终保持顺畅紧凑,如〔回龙〕的几个垛句演唱,步步催紧,几乎没有明显的气口,“眼见得”的“眼”字虽经闪板唱出,速度仍未减慢,缘着原来的尺寸一气呵成,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程婴在受命鞭笞公孙时,面临着屠岸贾对他进行考验的紧迫情势。〔原板〕的演唱也是如此,特别是后一句“手执皮鞭将你打”的“打”字,使了一个上滑音,顺着〔原板〕的节奏,简捷清晰地转成散唱形式,顺理成章,过渡自然,又进一步造成一种强忍悲痛、假戏真做的戏剧性悬念。

  其二虽说“一块板”唱到底,但绝不是“一道汤”。而是节奏紧凑,韵味隽永。这就极需要演唱者具有雄厚的功力及技巧上的全面,以及功力、技巧同剧中人物感情表达结合得准确贴切。如〔回龙〕的演唱听来有一股韧力,“连累了年迈苍苍受苦刑”等字的演唱,“了”字使用擞音,以切分形式同“年”字相连,“苍苍”二字一字一音,又紧连“受苦刑”三字,造成了一种绷紧的力量推动着唱腔的行进,至“眼见得两离分”的甩腔,“见得”二字的行腔做切分处理,犹如开弓射箭,当啷作响,引出“两离分”的甩腔,“分”字喷口有力,归到鼻音,又再度使用了擞音,气势连贯,苍凉感人,造成了这段唱腔的音乐高潮。〔原板〕的前两句简练交代了情由,转而面对公孙杵臼,唱出“开言”二字,走了一个低腔,同情、愤懑、暗示的复杂心情,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是余叔岩苦心钻研、体察人物心情进行创作的细微之处。

  其三,余叔岩的演唱讲究四声、音韵,并能使其发声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如〔导板〕的演唱,结尾的“命”字是闭口音,不易使腔,余叔岩则在开头的“白虎”二字上重点发挥,“虎”字为上声,按湖广音的向上趋势走了一个高腔,用的是脑后音,再以衬字“哇”开口行腔,突出表现了程婴处在威严的白虎堂上受命执鞭而震惊的复杂心情。其它的处理方法,如“打”字按湖广音上声猛烈的方法作上滑音处理,都能生动地表现程婴的矛盾心理。

  (摘自 《戏剧报》 1983年01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ddq9999
地址:北京
编辑微信:sunjuefei>
邮箱:sunjuefei@vip.sina.com

咚咚锵
梨园内外大事小情,咨讯快递图文并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