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胜利唱片)
而萧恩摇板首句,则多为“父女们打鱼在河下”,惟有谭小培却唱做“父女们打鱼在江下”(见大戏考),这点我又要责备小培了,他的爸爸,和他折服的小余,都唱“在河下”,他偏偏改唱“在江下”,难道说这也算活口吗,当萧恩屈打回来,摇板中“……打把住了三江口……”句,那末萧恩父女打究竟在“海”还是在“湖”在“河”在“江”呢,的确有交代必要。不过就我意见,只须旦角不唱“海水滔滔”,大致均无不通,因为湖之支流统称河,河之分流处俗呼三江口。
(1959年静场录音)
现在忽然又产生了一桩萧恩鱼船问题,一方面说是:“一叶小艇”,一方面说是:“二丈鱼船”,主小船的说:“萧恩下舟,舟摇动得像反一样,而舟前舟后均系用桨,非一叶小艇而何”,主大船的说:“李倪和萧在舱中饮酒,桂英在船尾料理酒饭(见丁郎儿讨渔税一场),小艇如斯宽舒乎”,嘱余决之,余曰这种都是吹毛求疵,改良旧剧仅斤斤乎在这点小地方着想,未免舍本求末,因为旧剧中这种缺点,是常见的,别的不说,就这出《打渔杀家》而言,萧居之门为柴扉,居然经得起教师爷蛮力,老父火奔了顶,恨不得立杀丁贼,他十七八岁的姑娘,还要问他“还是真还是假的呀”,这何尝合乎情理的,此外如萧打鱼在河下, 丁郎儿亦为到河下,萧恩闲居在家,教师爷讨税亦居然到萧家,事实上决没有这样巧的。
【音频】梅兰芳、马连良《打渔杀家》选段
(1931年百代唱片)
至于要修改的话,那萧既有家,邀李倪饮酒应该到家里去,丁郎儿讨税亦应箫家,教师爷未必能晓得萧之居处,找萧应在河下,否则萧与李倪欢叙,亦应在岸上,因渔父饮食大致在岸上大树下为多也,则船之大小问题,亦可无形解决矣,话虽如此,不过修改是一种难题,因伶人最重承师,明知不通而不敢修改,因擅改剧情词句,为梨园行所切忌,故欲修改剧中缺点,必须有赖于名伶,盖是辈心理能出诸名伶之口,不通亦通矣。
(摘自 《戏剧旬刊》1936年第13、14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