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创10年新低,有人不想结,有人结不起 | 谷雨数据

文摘   2024-10-25 17:59   广东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了。


8月初,民政部官网发布《2024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离婚登记127.4万对。


同比去年同期的392.8万对结婚,少了近百万人,创下近十年新低。


这一结果也意味着,2023年曾短暂上扬的结婚人数,实质是昙花一现。婚姻降温依然是主要趋势。


结婚人数下滑,是人群基数变少的缘故,还是跟年轻人生存环境、婚恋观念有关?来看看这些新数据。



01

结婚者减少,不是因为人少了


结婚人数在千万大关的时代,还要回到2019年。


彼时,有498万对新人成婚(含再婚),离婚203.8万对。


2021年,离婚冷静期政策施行,叠加疫情影响,离婚者迅速减少。


但与此同时,结婚人数也一蹶不振。


尽管2021年与2023年,分别出现过两次需求挤压、人数上扬,但2024年数据相比2019年,已是天壤之别。



乐观者认为,结婚人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政策下的适婚人群规模缩小。人们没有不愿结婚,只不过“池子”小了。


但我们发现,人口基数的影响或许不大。


来做个简单的计算。统计结果认为,25岁-34岁是结婚高峰期。我们再提前三年,囊括22岁到34岁人群。


如果人们在2022年结婚,那么大多数生于1988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的出生规模为2.7亿余人。


如果人们在2012年结婚,大概率生于1978年至1990年之间,出生规模为2.8亿余人,仅减少了3.1%的规模。考虑到世代变迁,医疗条件及预期寿命也会变化,这一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2022年初婚(首次结婚)人数为1051.8万人,相比于2012年的2361.2万初婚数据,降幅过半。可见,人口规模很难解释这一变化。

 

剩下的因素,跟个人决策有关。年轻人谈着、或单着,在婚姻大门徘徊。



02

北上广与东北,不少女性放弃婚育


“楼下就是婚姻登记处,前几年‘520’的时候,早早就有很多人排队,今年不用排队了,早上八点了才两对新人。”


面对今年的“520”及七夕,有网友感叹周边见闻。


推迟结婚年龄已是主旋律。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婚姻登记数据》显示,全市初婚男性平均年龄30.6岁,女性29.2岁。比2005年推迟五年以上。


全国情况都如此。根据历年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5年,25-29岁女性的未婚率仅为13.5%,2022年上升至39.9%。即,四成25-29岁的中国女性未婚。


同期,30-34岁女性的未婚率,也从2.2%上升至11.0%,初具规模。

 

有人推迟结婚,更有人一生未婚。50-54岁女性人群,从未结婚率从2005年的0.18%,上升到2022年的0.74%。占比不大,但增幅较快。


根据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安交大学者发现,北上广与东北女性未育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具体来说,70年-74年出生的北京女性中,至今(截至2020年,约50岁)未有子女的比例达到11.92%。吉林、上海、黑龙江等地,未育比例其次。



山西与安徽等地,则更少有女性选择不生育,比例位于全国末尾。

 

这一统计存在生理上不孕不育的情况。但各省市的数据比较,只会反映为个人选择差异。


03

农村男结不了,城里人不想结


婚姻人数的暴跌,也存在“结不了”和“不想结”两种情况。


农村地区的“结不了”现象突出。


我国农村性别比差距极大。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31省份乡村性别比,全部男多女少。其中,14个省份性别比大于110。例如,海南116.52、北京120.21、广东111.36,即每100个当地农村女性,对应会多出10-20位男性。


区分学历层次后,差距惊人。


农村低学历男性数倍多于女性。20-49岁的适婚人群中,农村小学学历及以下人群的性别比为474.5。即,每100个相同学历农村女性,对应有474.5位男性。初中学历农村人群中,性别比为341.3。只有到本科学历阶段,城市/农村的性别比才会均衡。


传统婚姻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匹配社会层次相仿、或者更高的男性。比如,农村高中女性,匹配城镇本科男性,并无不妥。但性别调换,就易遭人异议。

 

在这样的“婚姻挤压”的逻辑下。农村低学历男性,是竞争力最低的群体。

 

几乎没有办法可以很好消解农村青年的“光棍儿”现象。因此,成千上万的农村青年,最可能面临“想结,结不了”的情形。

 

剩有一个途径可以换取竞争力,那就是彩礼制度。但颇有争议。

 

“我从二十四五岁开始相亲,现在三十出头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结婚。不是不想结,实在是结婚的费用太高了!”江西小伙程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些年,江西农村地区平均彩礼从30万元左右涨到了50万元左右。农村单身青年想攒钱结婚、推迟婚育,但攒钱速度赶不上彩礼的涨幅——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女方家庭,没了这家,还可以换下一家。这是农村早年失衡性别比结下的因果。


农村如此,城市亦有感触。


加班频繁、忧虑辞退,年轻人的工资如果只养自己,尚能保证相对自在的生活。但如果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只会预期花费激增,变得不敢消费。


更何况,“城市病”缠身,年轻人连精子质量都在下降,谈何婚育。


城市年轻人“不想结”,跟教育水平也有紧密关联。



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高学历的人更乐意推迟婚姻年龄,研究生学历的人认为,30岁结婚足够理想。同比低学历人群,推迟五年以上。

 

同时,面对“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以事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等观念,无论男女,高学历者都很可能嗤之以鼻。

 

基于3万多份大学生的调研数据,首都经贸大学学者发现,当前在读的大学生不会把婚姻作为必需。

 

七成人认为“人生并非一定要结婚,顺其自然”,近11%只想保持单身或同居,仅约20%认为“一辈子一定要结婚”。长大后的他们可能会改变选择,但这暗示了趋势。

 

其中,女生对婚姻的态度更不积极,认为“一辈子一定要结婚”的男性占30%,而女生只有9.52%。


受过高等教育,见过更大的世界,婚姻变成了选择题,而不是必答题。特别是,长期在传统婚姻系统中处于弱势的女性,开始反思为何要身居弱势的意义——如果独立也会快乐,那么何必依附。

 

问题的实质,指向了人们对婚姻作为一种制度系统的怀疑。这已是全球问题,日韩两国也未能改善这一点。

 

人们渴望情爱,但踌躇婚姻。如果一场婚礼,可以只放大山盟海誓、情比金坚,人们会把婚姻当做好事。但如果它固化的,是成本、开支、束缚、脾性的磨炼,围城外会站满更多怀疑的看客。 (来源:腾讯新闻)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彩礼越来越高,部分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怎解?·https://mp.weixin.qq.com/s/-dBRGe0EzRqPc1EJLoQfvQ
[2]中国财经报·31省份乡村性别比数据公布:全部男多女少·https://mp.weixin.qq.com/s/TmmcQWIKFhEicesZyJpYTg
[3]三联生活周刊·“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男性和女性的困境差异·https://mp.weixin.qq.com/s/vMm1cjoGemzra32KyI4YUA
[4]每日经济新闻·多地民政局520“为爱加班”后,年轻人却不太愿“为爱结婚”了:领证人数大降·https://mp.weixin.qq.com/s/tDVM3heqjoNX9KxfN3G8HQ
[5]中国日报·韩国结婚人数十年下降40%,想结婚的女性比例降至28%·https://mp.weixin.qq.com/s/p6qdoV4jxGc8BQ9kvVBNgg
[6]丁香医生·各地都在捐精,但精子好像不太行了·https://mp.weixin.qq.com/s/wmoM595j9HUpLnperSE7zA


作者 | 鹿鸣
设计 | 鹿鸣
编辑 | 郝库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更多请点击:
女骑手女司机  | 本升专 | 延迟退休
带癌上班 | 无人驾驶网约车 | 超级中学 | 法拍房
婚恋军师 | 高考志愿 | 社交边界 | 反向留学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其他关键词,可查看更多文章

想和谷雨数据一起搞事,总共分几步

最热话题+最新数据,值得你第一时间获取,大家记得将谷雨数据设为星标🌟哦,期待每次与你火速相遇!

我们不想上班
反对职场PUA,反对内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