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可下载)
教育
2024-12-24 11:59
河北
高中语文干货分享平台🌸
hello,world
#
作文句子
素材#
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
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
)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
“
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
积极情绪
”
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回想一下,
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积极率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用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相同时间段内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个系数就是
P
/
N
。积极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预示生活轨迹将把你带向衰落失败还是充满活力。而当积极率超过某一个临界点,人们的生活质量差异会有质的变化。这个临界点为
3
:
1
,
当积极率超过
3
:
1
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而对于那些处于
2
:
1
甚至
1
:
1
的人来说,会经常郁郁不乐,表现出抑郁症的征兆,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摘编自赵天红《开启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材料二;
我们需要承认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千万年的进化历史上,在漫长的与各种各样的灾难抗衡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紧张、恐惧、惯怒。负面情绪出现其实也是有价值的——愤怒能够促使人保护自己、家人;焦虑让人关注需要面对的风险挑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连悲伤都是有作用的,当人悲伤时,发出的其实是求救信号,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所以在灾难面前,人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也没有必要特别紧张。
压力激素使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及骨骼力量加强、感觉更加敏锐,眼睛更尖、耳朵更灵、鼻子更灵敏,使我们能够辨别各种风险,做好斗争的准备。这个斗争准备需要通过两个行动慢慢化解压力激素,一个行动是
“
斗
”,
一个行动是
“
逃
”,
打得赢就斗,打不赢就逃。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这个选择机制在
30
多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变,即心智革命。人类在进化中,产生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思维能力,出现大脑新皮质,结果有些人过度依赖新皮质,出现风险、挑战、磨难时,不是选择
“
斗
”
或
“
逃
”,
而是选择
“
躺平
”,
也就是什么都不做了。压力激素不能靠
“
躺平
”
解决,只能靠动起来才能解决。如果
“
躺
”
久了,会出现各种身心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会大量出现。
虽然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一定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
为什么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比较长久
?这涉及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一个机制——负面信息加工优势。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是
700
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行走的人类先祖,突然看见前方风吹草动,这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虎狼出没,另一种可能是瓜果落地。选择相信哪一种可能性更好
?很简单,假设虎狼出没要好得多,因为你觉得有风险就会立刻逃跑,这样就能活下来,否则就可能落入虎口。如果前面真的是瓜果落地,而你因假设是坏事情逃跑了,没有得到瓜果,最多只是留下一个遗憾。所以,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忽视好的事情,下一次还可以试一试,这就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摘编自彭凯平《负面情绪的本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积极情绪不是浅薄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
B.
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C.
压力激素使人体出现血液循环加快等现象,从而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
D.
积极率能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通常可用数学公式
P
/
N
来表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会让人的事业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B.
当积极率处于
2
:
1
甚至是
1
:
1
时,人们会经常郁郁不乐,还可能会容易更加沮丧。
C.
应对风险与挑战,如果什么也不做,而是选择“躺平”,压力激素则无法得到解决。
D.
负面情绪如持续超过一周会影响我们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因此要及时关注。
3.
下列俗语不能够用“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来进行解释的一项是( )
A.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C.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画线部分的论证效果。
5.
心理治疗中长期存在“力图减少负面情绪”的倾向,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观点对这一倾向进行评价。
【答案】
1. C 2. A
3. D 4.
①从论证方法上看,画线部分运用举例论证,具体列举了人生中感到积极情绪的不同时刻,有力论证了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这一观点。
②从论证语言上看,画线部分运用多个相同句式,构成排比,深入细致地呈现人生愉悦状态,增强了论证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5.
①这种倾向关注到了人类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是人类身体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所带来的。
②负面情绪的出现有其必要性,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存在的价值,出现负面情绪时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
③减少负面情绪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心理治疗。
【解析】
【整体分析】
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材料一强调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提出了“积极率”的概念。材料二则阐述了负面情绪的进化背景及其保护作用,同时指出负面情绪的长期影响。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强调了平衡两者的重要性。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
“压力激素……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错误,材料二“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可知,是应激反应会让人体分泌压力激素,从而让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而不是压力激素使人产生应激反应。
故选
C
。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会让人……”错误,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当积极率超过
3
:
1
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可知,“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事业上的成功”“健康的体魄”是并列关系,都是因为积极情绪的影响。
故选
A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文段阐述可知,“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是指人们总是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赋予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并在注意、记忆、情绪、决策等方面遵循“坏比好重要”的心理原则。
A.
“如履薄冰”的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战战兢兢”的意思是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都是极度关注负面信息,从而存有戒心、小心谨慎,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B.
“草木皆兵”指望见八公山上
草木,以为都是晋兵。“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是对环境中可能存在危险的过度关注,说明人赋予了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C.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比喻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到后来就要酿成大祸患。属于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可能转变为好事;强调的是坏事可能带来好结果,与“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无关。
故选
D
。
【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从论证方法上看,画线部分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这些不同的场景,丰富了积极情绪产生的情境,有力论证了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加具体可感。
②从论证语言上看,画线部分运用多个相同句式,“当感到……”构成排比,深入细致地呈现人生愉悦状态;描述积极情绪的词语如 “心灵相通”“有趣、有创意”“被美打动”“活力无限、兴致勃勃”等,能让读者更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相关经历,从而引发共鸣,增强了论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信息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①这种倾向关注到了人类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是人类身体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所带来的。同时,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机制,这说明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类生存,不能简单地忽视这一点。
②负面情绪的出现有其必要性,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愤怒能促使人保护自己和家人,焦虑能让人关注风险挑战并解决问题,悲伤能发出求救信号获得支持等,所以不能仅仅力图减少负面情绪,还要正视负面情绪的价值,出现负面情绪时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
③减少负面情绪具有一定合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从材料二可知,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所以在心理治疗中力图减少负面情绪是有必要的,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心理治疗,避免负面情绪对身体造成的长久伤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
张承志
在东乌珠穆沁最偏僻角落的一个小山坡上,住着一个驼背的矮小老人。谁也懒得和他说话,也没有人下马到那个黑色的小毡包里坐坐。人们都忘了,这佝偻着背的矮老头曾经放过三十五年马,是个名震全旗的套马手。这一天,驼背老人看到新绿的大地尽头升起热腾腾的白色蒸气时,自语道:
“
它来啦,要下大雪啦
!”
乔玛是被奶奶从睡梦里揪起来的。他满心不痛快地穿着袍子和马靴。
好凶的白毛风呐,马群一定顺风跑啦。他连着打了两个寒噤。真是见鬼啦,草地变绿了还下雪。他靠着毡包的门定了定神,辨清了方向,然后从墙上摘下鞭子,拿起倚在毡包上的套马杆,跨进了黑茫茫的雪夜。
乔玛追上马群时,已经是下半夜了。马群准是顺着长沟被暴风雪裹挟着南去的,他伏在马背上想。乔玛握紧套马杆子,吆喊出第一声——但他绝望地发现,平日里还显得蛮威风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他腾出左手,重重地抽了马一鞭。现在只有冲到马群前面,才能截住这些吓疯了的畜生,他想。
在马群最前头,他终于看见了领头逃窜的那匹马。安巴·乌兰
!
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安巴·乌兰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摔跤手和套马手的圈子里,安巴·乌兰被描绘成一匹神马。在那些嗜爱玩摔儿马把戏的大力士们一对对地站成门户、粗声叫喊着赶着安巴·乌兰驰过他们的长阵时,乔玛总是心跳不已。安巴·乌兰能拉翻一个个大汉,脖颈两侧拖着好多根套马杆,穷凶极恶地闯过那种长廊。没有人套得翻它,乔玛想,这匹马有一个钢铁的脖子。乔玛从来不敢加入这种危险的游戏,他怕丢人地被白色儿马拖得嘴啃泥。
他纵马冲上去,怒声吆喝,直追那匹领头顺风跑的马。
暗白色的安巴·乌兰斜瞟着他。他看见那马猛地把满颈拖着地的长鬃甩过头顶。这白鬃毛像白色的旗子,乔玛想,猛地甩过一面沉甸甸的白色大旗。雪片还在脖子那儿化成水往下淌,他感到背部已经完全湿透了。冻硬的薄皮子像石片一样刺着肉。
我应当换匹马,他想,一定要换匹快马。这样的夜里必须骑着一匹最快的马。他开始留神辨认黑夜中的马群。乔玛抖擞起精神,轻轻地把套马杆探了出去。柳木梢做成的马杆在他手中均匀地、轻微地颤着。他心头掠过一丝满意,他感觉到杆头的牛筋绳圈正听话地切过雪幕。他也对自己的眼睛感到满意。我在这样的黑夜里也能清楚地看见杆头的牛筋绳圈,瞧,它正冷冷地俯视着逃跑的马群。我换了马就要截住你,安巴·乌兰,你不要以为你可以带着马群一直窜到西藏。
乔玛发现了他最中意的黄骡马。好极了,这匹马又快又老实。我要把马杆子在这黄色马头上轻巧地甩出一个漂亮的弧,然后一毫不差地套住它的一只耳朵和半边脸。就在这时,他听见一声可怕的马嘶。
安巴·乌兰
!
他吓得哆嗦了一下,同时猛地竖起了马杆。它打算撞断我的马杆哪,他听见自己的心怦怦地跳。白鬃儿马愤怒地嘶吼着,闪电般地冲进了黑暗的雪夜。乔玛举不住迎风竖着的高高马杆了,他顺风松开了它,马杆子可耻地倒拖在雪地上。
你这白色的魔鬼
!
他小声骂着。不过,没有人会看见这可耻的竖杆子。他狡黠地笑了一下。他不失时机地纵马扑向黄骡马,像抡一条大棒一样,把马杆子胡乱接在那黄骡马的脖颈上。
温顺的黄骡马立即害怕地站住了,委屈又害羞地垂下头。
乔玛撑着马杆,跃上黄骒马的背。他发现脚底也湿透了。天呐,这雪太湿啦,他想,换一匹马的工夫,靴子就被雪浸透啦。
乔玛左驰右突地拦截着马群,不知不觉地,天亮了。我全身都湿透了,他麻木地想,从脖子,到胸口和后背,还有腿和膝盖,全身都湿透了。连靴子里都泡着水。他冻得僵硬地跨在鞍上,听着袍子外层的冰壳在
“
咔咔
”
作响地相撞。风雪还在穷凶极恶地驱赶着马群。他想,我该在乌拉盖河以北截住它们,这样下去不行。
瞧,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
“
扑通扑通
”
地冲进河水。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它们全死啦,他恐惧地想,它们甚至没有嘶叫一声就冻硬在那儿,①
水面上像是堆上了一堆石头。
他哑声吼着,怪声尖叫着,拼命地抡圆马杆子,把马群赶上木桥。这时,他一眼瞥见了安巴·乌兰。
白鬃马正伫立在死马堆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真的,这是个白色的魔鬼,他害怕地避开了那匹马的目光。它今天要杀死我们,我和我的四百多匹越了冬的马。突然,温顺的黄骒马一头栽倒在雪地上。
我要再换匹马。乔玛盘算着。他选择了那匹六岁的铁青马。迎着白毛风,铁青马骒然飞奔起来。
这匹白鬃儿马在领着马群跑呢,他狂怒地想,它正在拖着马群去死。他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
“
你这白色的魔鬼
!
”
他大叫起来。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②
“
停住
!
嗬依
!
你这白色的鬼
!”
安巴·乌兰慢慢低下了头,笔直地对他撞过来。乔玛明白了这匹身躯高大的马在这种凶恶姿态里向他传达的意思。他从牙缝里吹出一声难听的唿哨,他同时听见心中在响着震耳的号角。铁青马嘶叫着,箭一般超过了安巴·乌兰,远远地冲上了南方的山坡。
乔玛在山坡上掉转了马头。他沉重地跨下马背,冻结在鞍上的袍襟
“
嗤
”
地撕掉了一块。他看见,③
铁青马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上,白毛风正卷过它披满冰霜的躯体。
他笨重地跑了几步,使自己和冻僵的铁青马形成一个门户。乔玛拖着套马杆,看着安巴·乌兰率领马群追上来。
“
来吧,我知道你最喜欢闯这种套马手的大门。
”
他握紧了套马杆的底端,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柔软的柳木长杆在空中划了一个好看的、简直是优雅的弧。乔玛感动得差点流下泪来。牛筋绳圈分厘不差地切过空气和雪雾,朝他意念中的那个位置飞去。乔玛清清楚楚地看见绳圈下切时正和一只尖耸的白色耳朵相会。
他吃惊地看见,一个身躯巨大的白兽像车轮一样在他眼前旋转着滚翻。巨兽颈上的白旗栽进雪地里,缠着亮铮铮的铁蹄。④
他幸福地笑了。
乔玛静静地斜卧在雪地上,慢慢地扯开领口,他感到那种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
天放晴了。
牧人们从千里之外找回了乔玛的马群。在全东乌珠穆沁旗遇灾的上百个马群中,乔玛马群损失最小。
半个月后,在老奶奶的破旧毡包前,公社为牺牲的牧马人乔玛召开了一个小追悼会。一大群骑手牵着马,围着老奶奶,有的人低声地哭了。
驼背老人独自眺望着草原,大地一片新绿,暖和的风挟带着青草的苦味儿。
“
它来啦,
”
老人自语着,
“
春天来啦。
”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群进入乌拉盖河后,迅速被冻死的状态。
B.
句子②运用语言描写,突出乔玛眼睁睁地看着马群被安巴·乌兰引领着送死时的恐慌。
C.
句子③运用细节描写,突出铁青马超凡的意志力。它是乔玛战胜安巴·乌兰的见证者。
D.
句子④运用神态描写,突出乔玛与安巴·乌兰正面交锋并将之驯服后,面对死亡的释然。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春天》为题,既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对小说主人公套马成功加以暗示。
B.
小说以“怕马——换马——套马”为线索展开,主人公乔玛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迅速成长。
C.
小说中交替出现“我”“你”,呈现了乔玛在面对安巴·乌兰时的内心矛盾,形成了叙述的真实性和对话感。
D.
小说中驼背老人与乔玛并未发生直接关联,但老人前后的两处自语,蕴包含着深远的意旨。
8.
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其内容完全一致。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的差异和反复出现的效果。
9.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高扬着一种崇高、壮美的美学风范”。请结合文本,从自然意象、人物形象、精神意蕴三个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
6. C 7. C
8.
心理差异:
①第一句是乔玛被马嘶惊吓、套马未能成功时略带羞赧的诅咒。
②第二句是乔玛眼睁睁地看着马群被引领着送死时的愤怒。
效果:
①在形式上构成前后呼应的效果。
②显示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
9.
①小说的自然意象辽阔博大。辽阔的草原、极端恶劣的暴风雪之夜、如千军万马般难以掌控的马群,都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壮美。
②小说的人物形象顽强不屈、不畏牺牲。在暴风雪之夜与马群搏击的年轻马倌在与领头马安巴·乌兰的较量过程中,彰显了顽强不屈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③小说主题揭示了生命力的伟大。乔玛与暴风雪的抗争及与安巴·乌兰的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力的较量,让读者感受到生命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析】
【导语】
《春天》以草原雪夜追马群为背景,刻画了乔玛勇敢坚毅的牧马人形象。通过紧张激烈的追马情节,展现人与自然的对抗,结尾处乔玛牺牲却护下马群,呼应“春天”,既含自然之春,更寓希望之春,饱含对生命与奉献的赞颂,意味深长。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
A
.“句子①运用比拟的手法”错误。句子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冻硬在水面上的马群比作一堆石头,形象地写出了马群冻僵后静止不动、堆积在水面上的状态。
B
.“眼睁睁地看着马群被安巴·乌兰引领着送死时的恐慌”错误。结合“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可知,体现了乔玛阻拦的决心,没有恐慌的情绪。
D
.“面对死亡的释然”错误。他幸福地笑了,是因为他的马群损失最小,是胜利的微笑。
故选
C
。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
.“呈现了乔玛在面对安巴·乌兰时的内心矛盾”错误。“我”“你”代词的交替使用体现的是叙述时的视角转换,以此形成了叙述的真实性和对话感,并没有体现人物的内心矛盾。
故选
C
。
【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心理差异:①前文写乔玛被马嘶惊吓、套马未能成功,结合“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小声骂着”可知,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因为自己在套马过程中出了丑,套马行动没有成功,怕被别人看见这狼狈一幕而产生的略带羞赧的情绪。
②“这匹白鬃儿马在领着马群跑呢,他狂怒地想,它正在拖着马群去死。他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前文写乔玛眼睁睁地看到马群被安巴·乌兰引领着送死,“‘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大叫起来”,这完全是出于对安巴・乌兰引领马群赴死的愤怒,是一种对马群安危极度担忧又对这匹不听话的头马无可奈何的激愤情绪的爆发。
效果:①“你这白色的魔鬼!”两次出现,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就好像一条隐藏的线索串联起乔玛不同阶段面对安巴・乌兰时的不同经历和情绪变化,让文章在行文上显得更加连贯、紧凑。
②因为语言情境不同,两处语句都是乔玛对安巴·乌兰所说,虽内容相同,但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同时,这种反复强调也强化了乔玛的情感,使得读者对他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感受更加深刻。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①自然意象:小说的自然意象辽阔博大,如辽阔的草原“靠着毡包的门定了定神,辨清了方向”,极端恶劣的暴风雪之夜“漫天的风吼”“黑暗的雪夜”,如千军万马般难以掌控的发了疯的马群“吓疯了的畜生”,都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壮美。
②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了一位在暴风雪之夜与马群搏击的年轻马倌形象,他先是用套马杆套住一匹黄骒马,自己换上了这匹快马,继续追赶马群,在与领头马安巴·乌兰的较量过程中,“背部已经完全湿透了”他不畏严寒,“我换了马就要截住你,安巴·乌兰,你不要以为你可以带着马群一直窜到西藏”“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他不惧对手,“你这白色的魔鬼!”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呐喊式的语言都彰显了一个顽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即使最后精疲力竭,为了守护马群、履行自己职责而不惧牺牲。最后他成功制服安巴·乌兰。
③精神意蕴:恶劣的天气,领头马安巴·乌兰代表的是自然的力量,乔玛与它们的抗争,传递出人与自然力的冲突,作者善于制造紧张激烈的气氛,一群马在暴风雪之夜向着死亡狂奔,而乔玛就是挽救它们生命的英雄,小说用抒情的笔调书写故事,如“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同时听见心中在响着震耳的号角”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为读者揭示了生命的伟大,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
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节选自韩愈《原道》)
材料二:
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
绝
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
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
①
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晋先轸举兵击之,大破之崤。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
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
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
②
。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徵舒
③
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
④
,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
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率:同“帅”。②叕:短,不足。③夏徵舒:春秋时陈国大夫。④六将军:晋国当时最有权势的六卿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中行氏。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
A
王以陈
B
为无道
C
兴兵
D
而攻
E
因以诛
F
罪人
G
遣人
H
戍陈。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在文中的意思是前往,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后驱而之善”的“之”词性不同。
B.
绝,在文中的意思是越过、穿越,与《赤壁赋》中“不绝如缕”的“绝”词义不同。
C.
矫,在文中的意思是假托,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词义不同。
D.
阴谋,文中指暗中策划、秘密计议,与现代汉语中“阴谋”的词义和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均谈到“仁”“义”,材料一对多个概念分别进行阐释,兼顾了“道”“德”,材料二列举多个事例进行论证,兼及“信”“智”“崇德”。
B.
秦穆公派孟盟率军偷袭郑国,秦军经过东周国境向东进发。郑国贵族弦高、蹇他察知秦军动向,以智退敌,其后秦军被晋国的先轸大败于崤山。
C.
陈国的夏徵舒杀死国君,楚庄王讨伐他以后据守陈国,申叔时提醒楚庄王诸侯们可能会认为庄王不是为了诛杀罪臣,而是贪图陈国土地。
D.
张武为智伯献计灭掉范氏、中行氏,又唆使智伯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因三家中赵家不给,就率领韩、魏攻打赵家,最终被三家联合而灭。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
(
2)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14.
韩愈认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材料二第一段有哪些事实符合韩愈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CEG
11. A 12. B
13.
(
1)治理国家而没有信用,这样风俗就会败坏。奖赏一个人却败坏整个国家的风俗,仁德的人不会这样做。
(
2)庄王以讨伐有罪之人为由,派遣士卒戍守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来向庄王庆贺。
14.
①弦高心系国家安危,救国于危难谓仁;
②弦高认为自己靠欺诈达到目,如果接受奖赏就会败坏郑国的信义原则,因此拒绝郑伯的奖赏并离开了郑国,他选择合宜的做法谓义。
【解析】
【导语】
这两篇文章皆蕴含深邃哲理。《原道》开篇阐释仁、义、道、德内涵,奠定儒家道德准则基调。《淮南子·人间训》借弦高拒赏、申叔时谏楚王等典故,对比忠臣谄臣作为,强调崇君德则霸、广君地则灭,融合儒法思想,以史事证观点,启人深思治国用人之道。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君王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趁此机会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士卒戍守陈国。
“君王”是主语,“以陈为无道”中“以……为”作谓语,“陈”“无道”是宾语,表意完整,说的是对陈国的看法,
C
处断开;
“兴兵而攻”里,“兴兵”“攻”是谓语,描述军事行动,
E
处断开;
“因以诛罪人”中“诛罪人”是完整动宾结构,“遣人戍陈”里“遣”是谓语,“人”是宾语,“戍陈”补充说明,是又一独立行为,所以
G
处断开。
故
CEG
处断开。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之”词性相同,都是“前往”的意思。句意:沿着“仁义”之路前往叫作“道”。/这样之后驱使他们走向善良的道路。
B.
正确。“绝”,越过、穿越/断。句意:穿过多个诸侯国。/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文中用来形容箫声,形象地描绘出箫声的余音悠长、婉转、凄切。
C
.正确。“矫”,假托/纠正。句意:于是他们就假托郑穆公的命令。/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D
.正确。在现代汉语中,“阴谋”是名词,指暗中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故选
A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郑国贵族弦高、蹇他”错,“贾人”是商人的意思,不是贵族。
故选
B
。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为国”,治理国家;“是”,这样。
(
2)“有罪”,有罪之人;“毕”,全,都。
【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在材料二中,弦高作为郑国的商人,当他和蹇他发现秦军要袭击郑国时,他们没有坐视不管。弦高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危,而不是个人的利益。他站在郑国全体子民的角度,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这种广博的爱心体现了“仁”。他积极想办法应对秦军的袭击,通过假托郑伯之命,用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成功阻止了秦军的进攻,拯救了郑国于危难之中,这完全符合韩愈所说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
②弦高在成功退敌后,郑伯要奖赏他,但是弦高拒绝了。他的理由是如果自己因为欺诈(矫郑伯之命)而获得奖赏,那么郑国的信义就会被废弃。在国家层面,信义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他考虑到接受奖赏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不符合国家大义,所以他拒绝奖赏并带领自己的族人迁徙到东夷,终身不回郑国。他选择了一种符合大义的做法,这正体现了韩愈所讲的“行而宜之之谓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
我所说的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
? 博爱叫作“仁”,恰当地实施“仁”叫作“义”,沿着“仁义”之路前往叫作“道”,自己拥有足够的仁义而不必依靠外界的力量的叫作“德”。
材料二:
秦穆公派遣孟盟率军偷袭郑国,秦军经过东周国境后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和蹇他相互商量说:“秦国军队行军几千里,穿过多个诸侯国,(看)这形势一定袭击我们郑国。凡是偷袭别国的,都是认为对方没有防备。如果向他们表示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军情,他们就一定不敢前来袭击了。”于是他们就假托郑穆公的命令,用十二头牛搞劳秦军。秦军的三位将领相互商量说:“凡是偷袭别国的,总以为别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现在郑国已经知道我军的意图了。他们的防备一定很坚固,我们继续前进一定不能成功。”于是调转军队返回去了。而晋国的先轮又率军攻打他们,在崤山打败秦军。郑伯于是便以保全国家有功奖赏弦高,弦高推辞说:“我欺诈了别人而得到奖赏,那么郑国的信用就要受到败坏。治理国家而没有信用,这样风俗就会败坏。奖赏一个人却败坏整个国家的风俗,仁德的人不会这样做。因为不讲信义得到优厚的奖赏,讲大义的人不会做。”于是带着他的亲属迁徙到东夷,终其一生没有返回郑国。所以,讲仁德的人不会因为贪欲伤害生命,聪明的人不会因为利益损害道义。圣明的人思虑长远,愚笨的人思虑短浅。
忠诚的臣子致力于使君王品行高尚
(推崇君王品德),而谄佞的臣子致力于使君王的领土扩张(扩张君王领土) 。怎么证明这点呢? 陈国的夏徵舒杀死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 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以讨伐有罪之人为由,派遣士卒戍守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来向庄王庆贺。申叔时当时出使到齐国了,等他回国以后没有向庄王庆贺。楚庄王说:“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而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地,田地的主人杀了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是有的,但是惩处也太重了。现在君王您因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趁此机会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士卒戍守陈国。诸侯们听说以后,认为大王不是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陈国。我听说君子不会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撤走戍守陈国的军队 ,并立陈国国君的后代为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来到楚国朝拜。这是致力于使君王品行崇高的行为。张武为智伯献计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离心离德,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张我们的领地。”智伯于是发兵攻打范氏、中行氏。灭掉他们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割让土地给他,赵家不给,于是智伯率领韩、魏攻打赵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韩三家暗中商议,一同进攻智伯,最终消灭智伯家族。这是致力于使君王的领土扩张的行为。为君王推崇品德的,君王称霸天下,为君王扩 张领土的,君王最终被消灭。所以,即使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推行礼乐教化的,也能称王天下,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即使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喜欢扩张领地的,也会灭亡,智伯就是这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
①
,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②
。
岁云暮
③
,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④
。
【注】①安石在东海: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会稽,屡征不起,四十多岁才出仕,本想功成身退,不料抱病还京,深以为憾。②沧洲:代指隐居之所。③岁云暮:即岁暮。④相对卧高楼:许汜曾对刘备谈及陈登,说陈登自高自大,有一次他拜望陈登,陈登在大床高卧,让他屈居下床。刘备说陈登希望你忧国忘家,而你却求田问舍,他当然讨厌你了;如果是我,会到百尺楼上高卧,而让你睡在地下。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写谢安,没有详写其才能和功绩,而写其人生的另一侧面,角度独特。
B.
上片叙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壮心、人情的难堪、功成身退的心愿和结果。
C.
“岁云暮”三字承上启下,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又引出下文的“早计”。
D.
此词写了与兄弟苏辙的手足之情,情真意切,也表现了词人欲隐退的决心。
16.
本词是怎样抒发“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这种情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5. B 16.
①以不早退为戒:用典,借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但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表达“以不早退为戒”之意;
②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直抒胸臆,希望弟弟早作归隐的打算,并想象兄弟诗酒相从的快乐生活,表达要“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反用刘备之典,表达了任刘备安卧高楼之上自己也要隐退的决心。
【解析】
【导语】
此词为苏轼和子由之作。借谢安事叹仕途困厄、壮志难酬,劝人早谋归隐。既有对往昔分别的感慨,又含当下相聚又离的愁绪,以酒释怀,借典抒情,尽显兄弟情深与旷达胸怀,情韵悠长。
【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壮心”错误, 结合全词可知,谢安早年隐居会稽应是自在逍遥的,出仕以后他吃惊地发现鬓发已经斑白,这种情况下的心情应是尴尬、失落的。而且注解说“屡征不起”,可见“壮心”于文无据。
故选
B
。
【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借谢安典故,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中年出仕,本欲功成回东海隐居,却“扶病入西州”。苏轼借其经历,映照自身仕途,感慨人到中年投身官场,常被困于功名利禄,即便起初心怀退意,最终也难偿所愿,“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尽显无奈,深刻告诫自己与子由莫因贪恋仕途错过归隐时机,早退方可免遗恨。
②直抒胸臆:“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直白劝弟趁早谋划归乡,身着褐裘、远离官场纷扰。又畅想“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描绘兄弟俩醉酒吟诗、相互扶持的欢乐画面,满是对退隐后亲密相伴、逍遥度日的憧憬,以这等惬意慰藉彼此。
反用典故:刘备指责许汜求田问舍、胸无大志,而苏轼反其意用之,言即便被视作如许汜般“慵懒”,也要像陈登般卧高楼,实则表明自己归隐决心坚决,任他人评说,一心只图与子由共享退隐安乐,强化了“慰”的情感深度与洒脱姿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
______
,
______
”。
(
2)李白《将进酒》中的“
______
”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
______
”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
(
3)“玉”在日常用语中经常出现,如“宁为玉碎”包含着宁折不弯的爱国气节,“化干戈为玉帛”包含着团结友爱的风尚。“玉”也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答案】
①.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任重而道远
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④.
钟鼓馔玉不足贵
⑤.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⑥.
蓝田日暖玉生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
材、馔、沧、砌。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做人要镇静持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沉住气,不能心浮气躁,冲动行事,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和分析,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时机不到的话,就要等待最好的时机。
①很多人喜欢快刀斩乱麻,②喜欢速战速决,③但一遇到问题,④巴不得马上就解决问题,⑤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很多时候,不能过于浮躁和心急,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否则会烫坏嘴巴和舌头。
其实,这就像治病一样,当一个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吃一两副药就能够
A
,治病需要有耐心,需要慢慢调理,需要慢慢治疗。尤其是一些重病,更不能心急,如果
B
地下猛药,那么只会
C
,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慢慢养病,要有长久心,要有耐性。
心理学家发现,(甲),这种趋利性往往会逼迫我们加快自己的行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如此渴望获得成功,也才会被一时的利益迷惑双眼。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这一生所要做得最完美的一件事,应该是把自己的节奏放慢一些。”(乙),我们才会放下心中的浮躁,才会静下心来体验生活,才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有人说浮躁是一个陷阱,你越是心急,就越是要跳入陷阱之中。浮躁有时候更像是一把割伤自己的刀,我们越是心浮气躁地追求生活目标,就被自己伤害得越深。所以做人还是淡定一些。
陶渊明、梭罗和林逋,他们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分别选择了回归故里田园,躲到瓦尔登湖畔同自然相伴和与梅花、仙鹤一起生活。
这些人都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地方,所以他们的功业最终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21.
文中加点的“养病”,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2.
将文中第四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组排比句。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排比;语序合理,表达流畅。
【答案】
18. A
.药到病除
B
.迫不及待
C
.适得其反
19.
③改为“一遇到问题”;④改为“就巴不得马上解决问题”。
20.
甲:每个人都具有趋利性
乙:将节奏放慢一些
21.
示例一:我认为可以使用。理由是,从表意看,“养病”是因患病而休养,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示例二:我认为不合逻辑。理由是,从结构看,“养”与“病”是动宾关系,“病”是需要“治”的,不是需要“养”的。
22.
示例:陶渊明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回归故里田园;林逋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和梅花、仙鹤一起生活;梭罗也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躲到瓦尔登湖畔同自然相伴。
【解析】
【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处,根据前句“不要总是想着吃一两副药”和后句“治病需要有耐心,需要慢慢调理,需要慢慢治疗”分析,语境说的是不要指望吃了一两副药就能治好病,故填写“药到病除”。药到病除: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B
处,根据语境说的“尤其是一些重病,更不能心急”和“如果……”分析,此处是说如果重病了,就急切下猛药希望一下子就痊愈,故填写“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C
处,语境说“进一步加重病情”分析,此处是说万一得了重病,更不能心急,如果心急地下猛药,那么结果不但不能尽快痊愈,反而会加重病情,故填写“适得其反”。适得其反:指恰好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有两处表述不当:
一是句③,“但一遇到问题”与上句“很多人喜欢快刀斩乱麻,喜欢速战速决”不能构成转折,是假设复句,故用“但”不合逻辑,应删去“但”,应改为“一遇到问题”;
二是句④,“巴不得马上就解决问题”语序不当,与前面“一旦”搭配,构成假设复句,“就”应放在句首,改为“就巴不得马上解决问题”。
【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根据前句“这种趋利性……”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人具有趋利性,故补写内容为“每个人都具有趋利性”。
乙处,根据前句“应该是把自己的节奏放慢一些”和后句“我们才会放下心中的浮躁,才会静下心来体验生活,才会脚踏实地……”分析,此处是主张放慢节奏,故补写内容为“将节奏放慢一些”。
【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表态,可以回答“合乎逻辑,可以使用”,也可以回答“认为不合逻辑”,然后从表意和结构这两方面阐述理由。
如果认为可以使用,是因为“养病”的意思是因患病而休养,“养”是“因……休养”,“病”是“生病”的意思。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表达。
如果认为不合逻辑。从短语结构类型分析,“养”是动词,“病”是“养”的宾语,“养病”是动宾关系,“病”需要的是“治”而不是“养”,故不合逻辑。
【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选定一个基准句:把“陶渊明……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回归故里田园”改为:陶渊明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回归故里田园。以此为基准句,修改其它句子:
接着把“林逋和林逋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与梅花、仙鹤一起生活”改为:林逋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和梅花、仙鹤一起生活;
然后把“梭罗……他们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躲到瓦尔登湖畔同自然相伴”改为:梭罗也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躲到瓦尔登湖畔同自然相伴。
最后组成一组排比句为:陶渊明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回归故里田园;林逋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和梅花、仙鹤一起生活;梭罗也经不起这样的伤害,最终选择了躲到瓦尔登湖畔同自然相伴。
四、写作(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01名学生(包含高考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
.
2%的受访学生愿意远离家乡去求学,本届高考生的选择比例相对更高(95
.
5%)。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
例文:
心向远方
成就梦想
人们常说,远方,是心之所向,是梦开始的地方。的确,远方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向往,是我们的追求,故
95.5%
的受访学生希望远离家乡去求学,实在是一个让人值得欣慰的选择。
文天祥曾说,“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是啊,桑弧之志还尚未完成,怎么能够甘心就这样像囚禁似的隐居在狭小的山里呢?在本地求学,的确有诸多好处,但心向远方求学,更代表的是一种青春的蓬勃向上。
李白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到远方求学,可以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南方学生到北方,可以感受莽莽长天的辽阔壮丽,可以感受皑皑白雪的宁静肃穆。北方学生到南方,可以感受小桥流水的潺湲唯美,可能感受江南烟雨的婉约细腻。内地学生到沿海,可以感受大海的磅礴气势。沿海学生到内地,可以感受黄土地的厚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远方求学,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乡风民俗,感受另一种方式的大美中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青春岁月,自当勇闯天涯。
张耒曾写道:青春要去便去,美酒得斟且斟。莫问世间蹀躞,须知老境侵寻。青春年少,自当有一份豪气与胆识。到远方求学,恰好可以培养一份独有的青春魄力。如果没有李白的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行,怎能有文思泉涌的浪漫诗歌,怎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浪漫诗仙。如果没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离开封闭的农村,走出更广阔的天地,怎能有他超出同龄人的见识与思想,怎样有他感动无数人的热血沸腾的青春故事。远方不仅有风景,也有知识、见识、眼界,能帮助我们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高尔基说,从洞穴里看,天是渺小的,生活是狭窄的。的确,“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选择远离家乡求学,让我们有不一样的人生志向。“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曾前往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求学,正是因为在苏联求学期间的勤勉刻苦,奋勇拼搏,让他立志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终身奋斗。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立志深耕生命科学领域,回国后,又立志为国培养最顶尖人才,抢占世界科学制高点。正是因为在外求学期间,看到在中国在高端医学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才让他有了更高的人生志向。
余继登曾说:“闻见广而涉历多,自然心胸开豁,于万几之来皆有以处之而不差矣。” 是啊,少年自有凌云志,自当青春浩气走千山。青年有见识、有胆识、有志向,中国才有未来。愿每一位青年心向远方,无惧追梦,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一项社会调查的结果:超过
95%
的受访学生愿意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去求学,本届高考生的选择比例相对更高。
面对社会交通、通讯的高度发达,面对社会联通的更加紧密,选择到远离家乡的地方求学,可以见到更多的外面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有机会去看看异域山川,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了解更广阔的社会万象,增长见识;到远方上大学可以让我们经历更多的变化和挑战,适应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能够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自己更快地成长。当然,到远方求学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孤独、不适应、花费高等,但这正好可以为锻炼自我各项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写作时,可以在文章开头明确提出观点,到陌生的远方求学,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主体部分要层次清晰,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要有典型性和新颖性。分别论述到远方求学可以感受不同的人情风味,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可以发现出不一样的世界,增加学生的见识以及阅历。可以很好地锻炼个人的独立能力,成长也会相对变快等。最后总结全文,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形势,我们应选择远方,高瞻远瞩向未来,以长远的目光实现人生价值,助力民族崛起!
立意:
1.心向远方,才能更好地追梦未来
2.远离家乡求学,让自己更快成长。
3.到远方求学,见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电子版获取
薯片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
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docx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YxCizAK_kdhPifa4XNrIw?pwd=2323
提取码: 2323
✨
作文素材都在这啦~
👇👇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如果大家喜欢以上内容,
欢迎
关注+分享
哦
◆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
高中生作文馆
作文素材天天读
点一点
【在看】
你一定会上岸
👇
高中语文馆
作文素材\x5c答题技巧\x5cPPT课件\x5c语文学习\x5c励志壁纸\x5c素材摘抄\x5c人物素材……薯片的小杂铺
最新文章
八省联考作文(陕西):审题立意+参考范文2篇
八省联考作文(四川、河南、山西):审题立意+素材运用+参考范文
八省联考!2025届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语文试题+评析
2025届高三八省联考语文作文及参考答案,速度!
4张表搞定高考常见语病,稳了!
作文人物素材:43个人物素材,一人一句话概括
总书记2025年新年贺词(中英版+贺词合集电子版)
新年献词分主题整理,直接背!
2025年各大官媒新年献词汇总!篇篇经典!已标注金句、段落,用上作文满分!
素材摘抄本:12月时事素材(下)
文言文满分答题技巧,背下来,你的语文也可以出类拔萃
绝佳作文素材!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来了!每一句话都能用在作文里
最新思辨作文天花板!2025上海一模最新思辨作文汇编,绝佳范本!
作文人物素材:2024年度热点人物盘点,写进作文秒变加分项
3篇满分作文详细批注,看到就是学到!
素材摘抄本:12月时事素材+名校考题
放过屈原、司马迁吧,这12个古代人物小众又出彩,吐血整理,精中选精,必读!
最新作文:广州零模作文,工业生产与手工制作
《人民日报》教你把背过的古诗文写进作文,阅卷老师怎能不爱!快来学习!!
2025高考备考:名校12月重磅联考,思辨作文,文化高度,国际视野
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拟题+开头+结尾汇编(可下载)
2025各地名校模考「名句默写」
作文人物素材:《人民日报》人物素材,写进作文杀疯了!
广东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可下载)
文言文再难背,无非就这39页!来背!
《人民日报》高级替换句,让作文质感瞬间提升
2025八省八校T8联考作文:范文6篇+人民日报时评2篇
《人民日报》思辨性时评三则,来学!
语文专项 | 答题模板+400篇范文合集, 含:古诗文、名著、成语、病句、错别,超全可打印!
2025年T8联考模拟作文:人生路漫漫,选择铸辉煌(范文7篇,还有精彩标题)
3篇满分作文详细批注,看到就是学到!
持续更新:不到1块钱!作文开头结尾分论点(第四期)已上新
素材摘抄本:高分议论文的精彩构思(标题+开头段+论证段+结尾段)
近十年高考高频次考查文言实词汇总
思辨作文五种结构模式,后悔没早点发现!!
高中语文干货:文言文断句复习
思辨性超强的人民日报「时评文段」,让你挤进一类标杆文!!
2025届全国T8 联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参考范文,附九科试卷+答案
《人民日报》教你把背过的古诗文写进作文,阅卷老师怎能不爱!快来学习!!
部编教材全5册小说梳理与挖掘(情节篇)
作文人物素材:《人民日报》人物素材,写进作文杀疯了!
素材摘抄本:12月时事素材(上)
3篇满分作文详细批注,看到就是学到!
2025全国T8联考九科全(试题+答案+听力)
最新高三联考“二元思辨”作文题精选,2题9范文,速来学!
11月鲜素材人物+语段+时评+热点
素材摘抄本:高分议论文的精彩构思(标题+开头段+论证段+结尾段)
高考语文145分的2024湖北市状元陈栩的日常考试答题卡
最新高三联考作文(精选),4题12范文,来学!
2024各地名校模考「古诗词名句默写」汇编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