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T8 联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参考范文,附九科试卷+答案

教育   2024-12-17 11:59   河北  
高中语文干货分享平台🌸
 hello,world
#作文句子素材#



2025届高三第一次八省联考(T8联考)于2024年12月12日-13日举行。


T8联考是由湖北、辽宁、福建、广东、湖南、江苏、河北、重庆八省市的顶尖学校联合命题的统一考试,上百所中学高三生共同参加,按照新高考范围命制,试题原创度高,含金量高,参考价值极大。


原题重现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四个句子,都提到了“止”,但每一句的含义却不同。下面先来分别理解一下各句中“止”的不同含义。


以下是对各句中“止”字意思的解释:


1.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止”的意思:这里的“止”有“停止、止境”的意思,即在有所作为时要考虑知道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


2.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止”的意思:第一个“止”是“停下来、中止”的意思;第二个“止”是“自己主动停止”的意思。整句话是说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3.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止”的意思:“止”在这里是“达到、处于”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达到最高的善。


4.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止”的意思:“止”是“停止、辞职、退下”的意思,意即能够施展自己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写作启示

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学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 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


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学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


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止,吾止也”篑,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前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的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


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学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


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额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


参考立意

①“止”与“不止”;

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

③“止损”的智慧;

④“止”中乾坤大;

⑤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等等。


评分要求


参考范文

心怀知“止”,人生至得


在《谏太宗十思疏》《论语》《礼记》《季氏将伐颛臾》中,“止” 字以不同的含义出现,引发了我对人生的诸多思考。“止”,一个简单的汉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只有懂得“止”,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所得。


知“止”,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是对欲望的克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诱惑所吸引,追逐着无尽的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然而,过度的欲望往往会使人迷失自我,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只有懂得知止,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欲望所左右。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古往今来,无数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商纣王因不知止,穷奢极欲,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和珅因不知止,贪污受贿,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相反,陶渊明知止,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过上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惬意生活;王维知止,半官半隐,在山林之间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知“止”,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当我们达到一定的成就时,能够不骄傲自满,不贪恋已有的成果,而是懂得适可而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向,继续前行。这种境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修炼和磨砺。苏轼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保持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在得意时不张狂,在失意时不气馁。他被贬黄州时,写下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的千古名句,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知止而不执着的胸怀;他在晚年被贬岭南时,依然能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知“止”,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是对社会的贡献。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懂得舍小家,顾大家,以大局为重。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最终成为了民族英雄,名垂青史;今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于科研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懂得知止,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不为个人的得失所计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 “知止而有得” 的深刻内涵。


知“止”并非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方向;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欲望所迷惑;它让我们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被名利所累。只有心怀知止,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从容,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让我们以“止”为舟,以“得”为岸,在人生的海洋中扬帆起航,驶向幸福的彼岸。让我们在 “止” 的智慧中,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向着人生的更高境界迈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点击可跳转:
2025全国T8联考九科全(试题+答案+听力)


作文素材都在这啦~
👇👇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如果大家喜欢以上内容,欢迎 关注+分享 


◆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 高中生作文馆 作文素材天天读
点一点【在看】
你一定会上岸👇

高中语文馆
作文素材\x5c答题技巧\x5cPPT课件\x5c语文学习\x5c励志壁纸\x5c素材摘抄\x5c人物素材……薯片的小杂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