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刘邦平定四方,为何好人没有好报?司马光一语道出其中原因

百科   2024-09-24 22:54   浙江  

说起汉高祖刘邦,想必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布衣天子吧。其实不然,刘邦怎么也是亭长,吃官饭的人。而看刘邦前期发迹史,有人曾经说过他其实更像一个小混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刘邦用人很有一套。我们去细看刘邦的班底,有不少后来汉朝的大臣都是沛县人,而且和刘邦一起的时候,地位不比刘邦差,更有人比刘邦职位高,比如萧何和曹参。


萧何一直都是刘邦最信任的人,长期掌管汉军军队的后勤,他还有一个很值得说的功绩 就是给刘邦举荐了韩信,韩信在刘邦处没有得到好好优待的时候,萧何更是月夜追韩信。小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刘邦错过韩信,那可能他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干过项羽,毕竟打败项羽的功劳,韩信的功劳要占一多半。

那为什么韩信作为一个对刘邦集团功劳极大的人会被杀,甚至灭三族呢?其实司马迁在给韩信做传的时候说出了个中原因,后来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时候更是从韩信个人成长经历分析,将道理说的非常的直白和发人深思。

太史公论之(韩信)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韩信到底怎么骄傲了?其实韩信是非常有骄傲的资本:韩信平定了魏国后击败代、赵两国,随后率军北上降服燕国,后来一举破起,全歼项羽大将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最后设置十面埋伏逼得霸王乌江边上自刎,结束了秦末中国的混乱。

在我们看汉初历史的时候,不能不承认汉初的异姓王都被刘邦一一干掉了,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但是韩信的死,他自己也是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他在关键时刻要挟刘邦!

韩信在平定魏、赵、燕、齐之后向刘邦上书,请求封自己为代齐王稳定齐国,那个时候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本来寄希望与韩信救自己,韩信只想自立为王,这是为臣子的大忌!韩信的行为注定导致自己好人没有好报,他那个时候要齐王,以后说不定还要拥兵自立为皇帝呢,尽管韩信给项羽的使者说自己不会背叛刘邦,但是刘邦没有听到,刘邦不知道那就等于项羽说的永远忠于汉王是没有用的。


刘邦不能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所以韩信的封爵一降再降最后成了淮阴侯。而,吕后最后干脆帮老公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刘邦离开长安收拾其他外姓王的时候,吕后使用萧何的计策把韩信骗入皇宫,然后在皇宫中埋伏武士,绑了韩信之后将他在长乐钟室处死,韩信临终悔恨不已,当然不是悔恨自己临阵要齐王之位,而是悔恨没有使用蒯彻之计(蒯彻曾对韩信说他功高震主,最好和和刘邦、项羽来一个三分天下,如果做臣子会有杀身之祸)。

韩信的一生,失败的原因司马光给出了总结: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韩信在刘邦关键时候抓住机会要利益,是市井小人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有志操学问的君子的胸怀。淮阴侯用市井小人志向想换取君子之心,那是很难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人对几两种准则,这其实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小佛希望以司马光之言与大家共勉。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资治通鉴》第十二卷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