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2024年第21期
●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研究
陈汉文 张 笛 韩洪灵 刘 强
●国家审计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王燕嘉 杨 丹
●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赵 琳 王 垒 王钟枢
●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王亚歌
●论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制度的废止
白 华 杨奕菲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
范亚东 魏 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陈素云 李怡舒
●跳槽分析师的乐观评级:“合谋”还是“求职信号”?
刘启亮 邹文涛 王春符 李超凡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评价研究
雷振华 郭千颖 雷 铭
●ESG评级分歧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
樊 莹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
乔春华
●高校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账务处理研究
李雄平 李迪心 邓婵媛 胡 服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新方法:预算项目成本法
易雪辉 张 凯 刘 毅
●智慧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梅菊芬 申朝凤 张心灵
●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理论逻辑与体系架构
杨 寅
●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控股合并投资抵销业务优化研究
张卫丽
●元宇宙会计人素养养成探索
蒋建华 王开田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薛建青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逻辑、症结与着力点
刘仁芝 李红宇
●数据资产管理:演化逻辑与体系框架
刘海生 汪 俊 黄璘斓
●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现实基础和优化路径
郑石桥
★公益广告
2024年第21期摘要
▲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研究
陈汉文1,2 张 笛1 韩洪灵3 刘 强3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2.南京审计大学 3.浙江大学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此,文章结合新质生产力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重点解构了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五个关键要素,剖析了以政策为统领、以资金为保障、以绿色为理念、以绩效为反馈、以责任为动力的系统、完整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家审计的权威地位和独特功能,文章系统研究了国家审计通过保障政策贯彻落实、确保资金合理运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监督领导责任履行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期为新质生产力审计框架的形成提供初步的前瞻性探索。
▲国家审计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王燕嘉1 杨 丹1,2
1.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 要】 文章从人才、科技、数字和绿色四个维度构建了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CRITIC-TOPSIS法与Kernel核密度估计法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1年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省份间分化态势明显,同时也存在区域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国家审计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且稳健地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审计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国家审计能够通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市场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丰富了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文献,也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国家审计的经验证据。
▲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赵 琳1 王 垒2 王钟枢3
1.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2.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3.重庆三峡银行总行营业部
【摘 要】 积极培育产业链主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是我国实现智造强国战略转型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财务视角探讨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及其经济后果,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价值链权力越大,审计师越倾向于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机制检验表明,价值链权力较大的公司,能有效缓解审计师所面对的经营风险和诉讼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行为决策。异质性检验显示,在处于非衰退期、机构持股比例较低以及事务所市场份额较低的样本中,企业价值链权力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既拓展了企业价值链权力经济后果和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也为证券投资决策、企业运营管理、政府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决策参考。
▲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基于“三阶九步法”
王亚歌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型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价值增值作用,以高质量审计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是需要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实践仅仅基于宏观指导和现象分析,对如何推动研究型审计落地还未形成系统规范的工作体系。文章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基于“三阶九步法”的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工作体系,探索出研究型审计落实落地的方法措施和支撑路径,以期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审计成果真正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论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制度的废止
白 华 杨奕菲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制度在我国已实施20余年。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要求保荐机构不仅要当好“看门人”,而且要对公司挂牌或上市后的规范运作、信守承诺和信息披露等进行持续督导。但由于保荐机构独立性不强、激励不足,持续督导制度已成为合谋造假的温床、流于形式的摆设、影响上市公司决策的掣肘、上市公司卸责的由头,造成监管资源的浪费。现有文献对这些弊端仅有零星论述,且没有论及持续督导制度的存废问题。文章认为,在上市公司强监管时代,持续督导制度亟须废止,以切断保荐机构、审计师、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联结,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强化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主体责任,压实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高管股权激励的“倒U型”调节作用
范亚东 魏 玮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加快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文章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并分别基于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探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二是高管股权激励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激励程度的提高,其对二者间作用关系的影响会从正向强化逐渐变为负向抑制,即呈现出“倒U型”调节效应。三是数字化转型在非高科技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拓宽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边界条件,为数字化时代驱动企业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陈素云1 李怡舒2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 要】 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信息驱动效应,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作用于分析师预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提升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受媒体关注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了股价同步性。研究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经济后果文献,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跳槽分析师的乐观评级:“合谋”还是“求职信号”?
刘启亮1 邹文涛2 王春符1 李超凡3
1.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3.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 近期有文献发现“旋转门”分析师会通过对未来雇主发布乐观的预测报告以实现成功跳槽(即“合谋假说”)。那么,在分析师事先无法和未来雇主达成合谋时,分析师是否通过对所跟踪的所有公司发布乐观的预测向市场传递求职信号以实现成功跳槽呢(即“求职信号假说”)?研究表明:首先,分析师的确会通过对所跟踪的所有上市公司发布乐观的投资评级预测成功地实现跳槽,验证了“求职信号假说”。其次,跳槽分析师发布的乐观预测传递了其具有和被跟踪公司管理当局建立密切关系、获取私有信息、服务券商利益能力的信号。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评价研究——以医药制造业为例
雷振华1 郭千颖1 雷 铭2
1.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2.南华大学审计处
【摘 要】 为分析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文章构建医药制造业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发现,企业经营能力、企业治理能力与企业生态环境是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评价的重要维度;医药制造业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差距较大且变动明显;非国有医药制造业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优于国有企业;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标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优于未中标企业。因此,为提升医药制造业企业财务生态系统绩效应当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治理效能和环境水平,积极推动产业间或区域间产业协同共生,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ESG评级分歧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
樊 莹
太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 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既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绿色发展主线的重要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绿色信贷背景下,ESG评级作为企业绿色表现的重要信息披露,其分歧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值得研究。选取201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和市场程度下ESG评级分歧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了企业绿色创新。ESG评级分歧会通过降低评级信息的结果价值强化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的绿色创新。调节效应检验发现,ESG报告鉴证能有效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在大规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制造业以及所在地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明显。研究丰富了ESG评级与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理论,为治理ESG评级分歧,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
乔春华
南京审计大学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高校财务理论和实务的永恒话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战略目标、首要任务、主题和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高校财务的战略目标、首要任务、主题和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目前,提供质优数据是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新重点,高校财会监督是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发展的路径很重要,推动高校智能财务,健全高校财务领域体制机制和增强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是实现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高校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账务处理研究
李雄平1 李迪心2 邓婵媛3 胡 服3
1.云南农业大学
2.东北财经大学
3.云南财经大学
【摘 要】 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解决我国高校高质量高水平教学科研发展的资金渴求,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国家仍对高校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除提高生均定额拨款标准和增加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发展资金外,还推行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政策,该举措极大地缓解了高校资金压力,减轻了高校债务负担。但财政下达该项目资金时要求高校纳入“财政拨款收入”核算,相应的债券利息和本金却要高校按年付息到期还本,对高校还本付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没有明确。因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实情,积极探索账务处理新模式,真实反映业务事项的经济实质,以期达到促进高校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新方法:预算项目成本法
易雪辉1 张 凯2 刘 毅3
1.电子科技大学基建处
2.成都市财政局预算处
3.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成都分局
【摘 要】 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选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至关重要。在分类总结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热点方法——作业成本法,从实务角度分析其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实困难,尝试提供“作业成本法悖论”现象的理论解释。在对作业成本法理论体系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新方法——预算项目成本法(Budget Project-Based Costing,BPBC),进一步分析论证了该方法适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四方面优势,并结合高校实际详细介绍了运用预算项目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具体流程要点。文章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智慧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以A农业高校为例
梅菊芬1 申朝凤2 张心灵3
1.内蒙古农业大学财务处
2.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
3.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智慧财务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财务管理与监控手段,可以有效强化高校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鉴于前人主要围绕智慧财务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而评价体系相关的研究并未涉及,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财务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准则。运用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FANP)确定指标权重,并对A农业高校智慧财务下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良好,说明A农业高校在该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从有效降低智能化内部控制所带来的风险以及优化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理论逻辑与体系架构
杨 寅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上对我国经济现状提出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两大特征——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考虑智能财务建设的内涵,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理论逻辑与体系架构进行了系统性探究;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系统性地梳理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理论逻辑,通过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两个核心特征,结合生产力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详细阐述了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理论机制;基于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理论逻辑,以及信息系统论针对财务工作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全环节,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智能财务建设的体系架构;基于该体系架构详细论证了财务职能、数据要素、数字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坚实地证明了新质生产力在智能财务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我国智能财务建设提供了理论逻辑框架,为智能财务建设实践及发展提供了参考。
▲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控股合并投资抵销业务优化研究
张卫丽
郑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质生产力对会计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合并报表的赋能尤为突出。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及实务工作中的重难点内容之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合并报表业务处理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一账两表双维一核”法准确把握合并日会计分录、调整分录、抵销分录以及合并第1期和以后期间合并报表日不同时点的处理原则及数据之间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借助于Python技术从海量数据中精准挑选有用数据,并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程序设计,从而快速准确得到不同时点调整分录、抵销分录,并且一次程序设计具有高频使用之特征,克服传统模式的一业务一处理之复杂性,使得信息技术与会计处理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元宇宙会计人素养养成探索
蒋建华1 王开田1,2
1.三江学院法商学院
2.南京财经大学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质的飞跃和崭新的表现形式,元宇宙则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集大成者和大熔炉,不断质变,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的元宇宙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接受,与之相适应的元宇宙会计呼之欲出。文章结合元宇宙经济特征和会计的固有属性提出了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范式,元宇宙会计具有会计要素数据化、处理内容虚拟化和数据多功能化等特征,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元宇宙会计人,应充当综合化信息系统的运营者和维护者、密钥分发者、数据解码分析者和用户的链接者等角色,履行中心平台的构建、分布式账户设计、数字货币的运用、内部控制系统完善和权益分配等职责。文章以二十届三中全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精神为指引,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元宇宙会计人的素质、修养和学养三个维度,构建了元宇宙会计人的素养结构,探究了元宇宙会计人素养养成方略。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薛建青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摘 要】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国际化会计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文章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明确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目标,包括全球视野与跨文化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人机协同思维与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创新精神与跨界会计拓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战略决策支持能力等。基于此,提出了“三融合两协同”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会计专业知识与英语、其他学科及数字技术的融合,以及学校与企业、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合作,并且以会计英语课程为抓手,通过“IMPACT”会计英语教学模型的应用实现培养目标。文章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逻辑、症结与着力点——基于组织文化视角
刘仁芝 李红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财务处
【摘 要】 目前,已有文献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做了深度探索,但缺少从组织文化视角去探究这些问题及其成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实践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人员“三坚三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提出与践行也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基于组织文化视角,“三坚三守”的落地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建设过程。文章旨在明确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三坚三守”职业道德建设逻辑,聚焦“三坚三守”从理念、制度转化为行为习惯的症结所在,进而按照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先“内化”再“外化”的着力点逐步将“三坚三守”转化落地为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
▲数据资产管理:演化逻辑与体系框架
刘海生1 汪 俊2 黄璘斓3
1.浙江工商大学
2.杭州德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3.杭州知能财税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资产管理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数据资源的识别、确权、入表、运营和创新应用等环节的逻辑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文章从数据运营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的角度,贯穿数据资产价值链,探讨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利润化和数据资本化等数据演化路径和具体内容,创新性地构建了“四阶十一步”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框架。这一体系的构建,推进了企业数字化运营,提升了企业智能化水平,为我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落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现实基础和优化路径
郑石桥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
【摘 要】 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整改的重要制度之一。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开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已经成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的基本态势,本级政府的审计结果公开已经成为例行做法,但是,上述两类审计结果公开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完善。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首先阐释政府审计结果公开的基础性问题,将审计结果公开区分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和本级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两类审计结果公开的现实基础及优化路径。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审计结果公开的认知,并为优化审计结果公开相关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会计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