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儿咱不过了!

百科   2025-01-28 10:01   北京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饺子年年有。


今天二十九,该蒸馒头喽!


阿米祝各位读者朋友

新一年蒸蒸日上,巳巳如意!


不过,怎么今天就是除夕了?


大年三十不见了?


不要惊奇,未来几年里都没有大年三十!


“消失”的年三十




















为啥今年没有年三十?


原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中国农历历法,根据月相的圆缺变化,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在天文学上被称为“朔望月周期”。


“朔”所在日为初一,这一天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

“望”所在日为十五,就是满月的时刻。



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


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并非整数,而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


为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


腊月逢小月的情形并不少见,大约三到五年就会出现。


2013年、2016年、2022年以及从2025年到2029年的连续5年,都没有年三十。


不过,由于朔望月的平均长度多于29天,所以每年大月出现的次数要多于小月。





















虽然年三十会偶尔“消失”,

但不管是腊月二十九还是腊月三十,

作为传统节日的除夕一直都在。


除夕,是中国农历的最后一天,是年尾的节日,

在我们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走得再远的游子,在除夕之夜也会赶回家,

与家人团聚,

在鞭炮声中辞旧岁,在烟花下迎新春。



除夕如此重要,

你知道除夕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吗?


除夕起源



















大年夜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末日之夜,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


古书记载:先秦时期,古人在过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式来驱赶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不过“除夕”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时期。




















除夕习俗知多少?

阿米列举以下五大习俗,祝大家蛇年五福临门!











1


年夜饭——除夕除夕,辞旧迎新,一家人吃团圆饭,是一年中家家户户热闹愉快的时刻之一。


吃年夜饭,团团圆圆过大年!










2

贴春联——除夕这天人们会贴春联,包括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贴春联,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红对联,红红火火又一年!










3

祭祖——在古代,人们会在除夕祭祖。因为古代的人认为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所以除夕会有祭祖的习俗。










4

守岁——除夕守岁也是年俗活动之一,历史悠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5

挂灯笼——过年挂灯笼也是中国的古老习俗,因为在我国红色代表喜庆,而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更多年俗,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读者朋友们来评论区分享!


此外,今天是除夕,你家的团圆饭菜单上都有什么呢?你有什么拿手好菜要露一手吗?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阿米将与你共同迎接新一年!除夕快乐!


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少年科学画报》!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购买!

知识来源丨北京发布、新华社、人民网科普

组稿排版丨王亚婷

少年科学画报
《少年科学画报》官方微信,发布科学趣闻、漫画故事、活动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