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祀灶日。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今天是北方“小年”啦!
为什么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呢?
南北小年夜为什么不是同一天?
祭灶之说早在先秦就有,只是时间没有固定。
唐宋时将祭灶时间定为腊月二十四,元明沿袭旧俗,而到了清代开始,过小年出现了“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何谓“官三民四船五”?即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家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们还习惯把除夕前一天称为小年夜;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则将腊月三十定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而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
不过,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小年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小年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准备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过个好年。
因此,小年是中国整个农历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小年的传统习俗也很多。
祭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年
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据《拾遗记》记载,这个风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主妇们通常会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扫尘,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还要擦洗桌椅门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
扫房之后,整个家中焕然一新。然后再贴上崭新的春联、威严的门神和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就出来了。
贴窗花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
贴春联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很有年味儿。
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你们那里小年是哪一天?有什么风俗呢?一起来评论区聊聊~
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少年科学画报》!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购买!
组稿排版:小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