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仙女、水母煎蛋、冰淇淋甜筒等,这些奇怪却又有趣的名字,竟然说的是都是动物!
其实在给动物命名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而那些蠢萌蠢萌的物种名字,究竟是如何而来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
粉色仙女犰狳
图自:Cliff / Wikimedia Commons / CC BY 2.0
倭犰狳(Chlamyphorus truncatus)又称粉色仙女犰狳,是世界上最小的犰狳物种,长度为8.9到11.4厘米,重量约119克。它们身材矮小,因此得名“仙女”,而名字中的“粉色”则来自它们粉红色的外壳和浅颜色的皮毛。粉红仙女犰狳是阿根廷中部多沙、多草的平原上特有的动物,很少被人类观察到。由于缺乏有关犰狳种群数量的数据,科学家们不确定犰狳的保护状况,但该物种正受到气候变化、偷猎和狗等家畜攻击的威胁。
撒旦叶尾壁虎
图自:Charles J Sharp / Wikimedia Commons / CC BY-SA 4.0
撒旦叶尾壁虎(Uroplatus phantasticus)有一个扁平的尾巴,看起来确实像一片叶子,这解释了为什么它被称为“叶尾壁虎”。它名字中的“撒旦”,可能源于它奇怪的外表,令人不安,就像西方神话中的魔鬼。然而,这种壁虎独特的外表对它的生存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一种伪装,它可以挂在树枝上,看起来就像一片树叶。撒旦叶尾壁虎也只在晚上捕食,以蟋蟀和苍蝇等昆虫为食。
鸡龟
图自:ajmexico / Flickr / CC BY 2.0
美国东南部特有的鸡龟(Deirochelys reticularia)曾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肉类来源。据说它吃起来像鸡肉,这一特征使它因此得名。鸡龟也以它的长脖子而闻名,它的长脖子能够快速攻击像昆虫、青蛙或鱼这样的猎物。鸡龟是杂食动物,也吃植物。
星鼻鼹
图自:Agnieszka Bacal / Shutterstock
星鼻鼹(Condylura cristata)因其外形怪异的星形鼻子而得名。星鼻鼹的眼睛是盲的,它依靠它的鼻子来定位食物。鼻子由22个附属物组成,这些附属物覆盖在近25000个被称为“艾莫氏器官”的微小感受器上,它的触觉灵敏度是人类手的5倍,也比任何其他哺乳动物的触觉器官都要灵敏。星鼻鼹的艾莫氏器官在识别食物方面非常有效,它可以在8毫秒内确定猎物是否可以食用,在不到四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吃掉猎物,这使它成为地球上最快的觅食哺乳动物之一。
红唇蝙蝠鱼
图自:Norbert Probst / Getty Images
红唇蝙蝠鱼(Ogcocephalus darwini)是海洋中最奇怪的鱼之一,它长着鲜红色的嘴唇,胸鳍像蝙蝠的翅膀。这种动物拥有其他蝙蝠鱼所没有的红色嘴唇,其原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嘴唇可以让蝙蝠鱼在产卵时更好地识别彼此。红唇蝙蝠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把鳍当腿使用,让它可以在海底行走,或者依靠这些鳍像站立一样休息。此外,这种蝙蝠鱼的头顶上有一个脊椎状的突出物,上面有一个发光的器官,用来引诱猎物。
冰淇淋甜筒虫
图自:Hans Hillewaert / Wikimedia Commons / CC BY-SA 4.0
这是一种水生蠕虫,生活在由沙粒和贝壳碎片组成的管中。蠕虫从特殊的腺体分泌一种胶状物质,然后用它把沙子和贝壳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管道来容纳自己。这些管状管与冰淇淋甜筒非常像,因此这些蠕虫得到了“冰淇淋甜筒虫”的绰号。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喇叭虫”,因为它们管状管的形状也很像喇叭。
异尾霸鹟
图自:Hector Bottai / Wikimedia Commons / CC BY-SA 4.0
异尾霸鹟(Alectrurus risora)被称为“怪尾暴君”。它的标志性特征是巨大而不寻常的尾巴,尾巴上的羽毛比身体的其他部分还要长。然而,它被称为“暴君”,并不是因为它们脾气暴躁,而是因为它们属于霸鹟科,是以科的名字来命名的。
煎蛋水母
图自:Rich Carey / Shutterstock
煎蛋水母(cotyorhiza tuberculata)因其与煎蛋非常相似而得名。每只水母都有一个明亮的黄色或橙色的圆顶,看起来像一个蛋黄,周围是一个白色或黄色的环状物,类似于蛋清。虽然大多数煎蛋水母的直径不到18厘米,但它们可以长到40厘米宽,尺寸远远大于任何煎鸡。煎蛋水母生活在地中海,研究表明,这些水母的细胞毒素可能有助于治疗乳腺癌。
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识请关注《少年科学画报》~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购买!
原文:Jaymi Heimbuch
编译:阿米
杂志投稿有稿费啦!
将阅读杂志、参加研学活动、观察昆虫的感想形成图文、视频、音频,向杂志社投稿,作品经采用后,将会署名发布在《少年科学画报》《一起发现》杂志与官方媒体平台,除向小作者寄送样刊、作品接收函和精美荣誉徽章外,还将获得专门为孩子们申请的稿费:杂志刊登30元/篇,公众号发布20元/篇!
点击下图,了解具体投稿方式
给孩子更真实的科普作者发稿体验,用满满的仪式感鼓励孩子不断发现、观察、记录世界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