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德库村奏响兴边富民曲
西出抚远市区驾车15分钟,便来到了这个坐落在黑龙江畔的浓江乡生德库村。赏田园风光、品特色鲜鱼,让小村以独特魅力“圈粉”无数。
近年来,生德库村党支部带领边民兴建家园、发展产业、强化治理,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稳边固边、兴边富边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获得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原本冷清的小渔村有了“热度”。
“又是一条大鲤鱼喽,五斤多重,有需要的老铁留言发货喽……”主播陈明正开着渔船在黑龙江上热情洋溢地进行着直播。自村党支部开展“归巢计划”以来,陈明是92名回村常住和创业青年中最“出圈”的一位,现在拥有近50万的粉丝,每天直播打鱼、卖鱼、秀美景,在宣传家乡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
2013年,生德库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房屋、街道、农田全部被淹没。大部分村民背井离乡,选择外出谋生,洪水退去后仅有100多人回村。面对这种困境,村党支部带头外出与流动党员、村民反复沟通,话家乡、谈发展、唠乡愁。这种朴素、真诚的感情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流动在外的党员、村民们,如今全村人口恢复到323户722人。
“为了增加这块‘磁铁’的‘磁性’,我们新建了便民服务大厅、休闲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带领全村百姓清淤、修路、植树、栽花,同步启动了‘归巢计划’。”村党支部书记万仁军说。
村党支部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回村创业,借助地处边境、土地资源丰富、毗邻黑龙江等优势,实施“归巢计划”,从政策、资金、配套服务多方面发力,为5类返乡创业人员量身定做政策。回村里务农的,免费提供农机具;做电商的,无偿提供直播场地;开民宿、搞餐饮的,村“两委”帮忙做宣传、引客流;开办企业的,提供场地和代办贷款……这些政策在村微信群定期发布、村内明显处长期张贴,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
“小江教会了我使用K歌大赛、抖音等APP后,让我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的歌唱梦想。这是我新买的唱听一体机,我现在能唱100多首歌了,现在也是村里有名的‘文艺人’了。”村民朱祥说。朱祥提起的小江叫江浩源,也是“归巢计划”的一员,经常入户走访,听说朱大爷会才艺,便鼓励其发挥特长,组织几名老朋友成立小剧团,丰富老年人生活。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不仅党员活动积极,村民们也心气高了,人气旺了,人心齐了,参与乡村振兴更有力量了。
村外,沃野千里;村内,厂房成行。“小村挺富!”这是生德库村给人留下的直观印象。然而,就在4年前,村民收入还很低,村集体经济更是“吊车尾”。全村耕地总面积4.05万亩,多年来土地优势却没能鼓起乡亲们的腰包。2023年,村党支部开展了土地托管经营,“两委”成员和党员逐户走访,帮助农民算清投入、产出对比账,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和薄弱环节托管等模式,村集体共为全村1.85万亩土地提供“耕、种、防、收”托管服务。
“一开始大家都怀疑,托管靠谱吗?”村会计李长清说,“试了一年,大家服气了。地还是那块地,种的还是大豆和玉米,效益却大不相同,大农机下田省力,厂家农资直供省钱。秋收一算账,托管后的土地每亩增收100多元。”
土地托管在推动粮食产量增加15%、农户每亩增收120元的基础上,还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及相关配套服务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而这只是第一步。从“田间”到“车间”,村党支部一直在努力把强村富民的产业链条拉长。协调驻村帮扶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出资20万元采购榨油设备,利用原村小学旧舍建设了村级产业榨油厂。村集体投入55万元于2023年3月建成了拌肥站,服务全乡托管土地10万亩,通过科学配比生物肥,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推动了农业向低碳、高效、绿色方向迈进。
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生德库村还积极招引企业入驻,与东煌天熠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成了黑土地农产品和渔业加工基地,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卖货,培育农村网红达人,打造“生德库”特色品牌,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榨豆油加工厂、拌肥加工站、覆膜堆肥厂、秸秆加工厂……生德库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带动43名边民村内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90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超过200万元,成为抚远市乡村振兴的标杆村。
“开饭啦!”生德库村爱心康养食堂里“宾朋满座”,红烧大虾、红烧肉、炒冬瓜……一道道营养均衡的美味佳肴端上了餐桌,还有热茶、水果,每位“宾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宾客”并不是游客,而是生德库村65岁以上的老人。
近两年,村子渐渐富了起来,村党支部把更多力气用在乡村治理上。“边境村年轻人少,村里面常住居民多数都是大爷大娘,老人们胃口小,总觉得做多了吃不完浪费,有的老人一顿饭只吃一个菜、一个菜能吃好几天,有的老人干脆不做菜,拿馒头咸菜对付,可以说他们的‘饭菜’成为我们的一块‘心病’。”万仁军说。
“有病就得治”。2023年村党支部出资7.8万元,建起了抚远市首家标准化、规范化的村级助老食堂——爱心康养食堂。食堂采用“村集体领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社会力量参与”的运营模式,按照每餐1元的标准,每天为45名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
“菜煮得很烂糊,而且每天不重样,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71岁的村民刘述明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与“饭搭子”们闲聊,为村里办的食堂竖起大拇指。欢声笑语中,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怀更浓了。
村里还设立了“积分超市”,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清单”,对党员、群众的日常行为进行赋分。积分可换取电水壶、晾衣架等日用物资,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党支部每年出资16万元,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并向新考录的大学生发放奖励。
今年,村党支部还新增了为村民免费理发、过集体生日等服务,让村民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村民李勇喜说:“有这样处处为大家考虑的村党支部,我们很幸运也很幸福,让我们虽‘身在最边’、心却最暖。”
村子美了、富了,村民笑了。走在生德库村的街巷,村容整洁,整齐划一的农家院落,窗明几净,一幅百姓富足、边陲稳固的幸福画卷正在生德库村徐徐展开。
(具体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来源:黑龙江日报
校对:付玉
审核:黄雯
监审:杨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