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
一进入腊月,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更加彰显,俗话说,“五黄六月各顾各,十一腊月亲戚多”。就是麦收时间,大家忙,各忙各的,没有时间走亲戚,而到了腊月里,就是农闲时间,有时间走亲戚了。一进入腊月,节日也多,习俗更多,过了腊八便是年,腊八也是节日,尤其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小年一过,天天有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是准备主食的时候了。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枣饽饽是用红枣和白面发起来的大馒头,寓意早早发财。面要揉的有硬度,这样做好的馒头才会表面光滑,不会软塌塌的。在馒头上面插上红枣,也是面食的一种代表,还有插满大枣的枣山,象征着日子越过越好。
发面,寓意着发财,在腊月二十八发面做馒头,不仅有着各种美好的寓意,也包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也是所谓的隔年吃。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靈善道觀 地址:苍南县金乡镇吴家堡金炎路64号 电话0577-6457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