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廿九盘点有哪些风俗、习俗
腊月廿九 小除夕 从小年以后,过年就开启了倒计时模式,每天都有着特定的传统习俗,每天数着数着就到了除夕的前一天,腊月二十九,距离新年越近,内心的激动与欣喜越明显,无论什么时候,过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是每个人内心永远的期待。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腊月廿九有哪些习俗吧~
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夕,即大年夜。
中国民俗文化。有的地方这一天要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去打酒
腊月廿九,另有俗语称作“二十九,去打酒”。由于在过去的几天中,食物都已经准备就绪了,那么中国人会在这接下来的日子里准备些酒。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旧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
贴道(倒)酉
二十九贴道有一说各有所云。比较受认可的说法是“倒酉”很可能是“道酉”的误传。
道,乃万物之源;酉,象形字,盛禾谷的容器,又有果实成熟之意,象征富余、富裕。两个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着农耕社会庆贺丰收、祈盼五谷丰登、喜乐吉祥的深刻涵义。
北京地区过年器物上贴的“道酉”,是一种用黄表纸砸成的小幅黄钱,长三寸,宽两寸,下端剪成两个斜尖,成燕尾形,共砸上九个小圆钱,另用红纸剪成一小方块,涂上金粉再印“福”字,贴在上端。
过年时,商家的幌子、钱柜;居民的器物,甚至马车、生产工具上都贴
“道酉”的风俗至少可追溯至宋代,有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证。。
上坟请祖上大供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亦有些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还要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挂灯笼
腊月二十九,民间还流行着挂灯笼的习俗,灯笼也是一种体现年味儿的物品,正所谓“大红灯笼高高挂,辞旧迎新过大年”,提到大红的灯笼,人们便会不禁联想到过年。灯笼本身也拥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红红红红,团圆美满,事业兴旺……
也有地方讲究腊月二十九贴福字,代表着福气,幸福,福运等。无论是挂灯笼还是贴福字,都意味着新年将至,来年一定会越过越好。
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
蒸馒头很讲究,北方人“二十九,蒸馒头”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蒸馒头”的讲究很多。
1.红点喜庆吉祥:蒸好的馒头上面要点上五个红点,以示鸿运当头。点红点就是先把一小块儿红纸蘸上点儿水,再将五根高粱秸秆儿捆在一起,然后蘸上被水浸湿了的红纸,最后再点到即将成熟的馒头上面。
2.形状自由发挥:过年的馒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佛手形的面饼为“福”、桃形的豆包为“寿”,还有名目繁多的雕刻精细的面模可以制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饼、喜庆丰收的双鱼饼、富贵满堂的园福饼等面食,这是一个充满喜悦、充满希望、充满创造力的过程。
3.馒头都笑了:除了“蒸馒头”之外,还要蒸些带枣的,带馅的,带花儿的。如若因为火候太大导致蒸出的馒头裂开了口子,得马上说上一句,“瞧,馒头都笑了”。
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
有关大年三十的民间习俗,
我们不见不散~
靈善道觀 地址:苍南县金乡镇吴家堡金炎路64号 电话0577-6457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