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万,测量专业出身,是一位典型的“技术控”。在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中,张学万凭借其在测量领域的扎实基础和深厚积累,成功从测量专业转向技术总工,接过了项目技术管理的接力棒。在这个新的角色上,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引领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
遇到桥梁技术问题,他总会深入施工现场,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从原材料的搅拌顺序、搅拌时间,到混凝土的运输流程、浇筑方式等逐一进行排查。并将从现场采集的混凝土样本带回实验室,让工作人员在不同配合比下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反复测试。
白天,他在烈日下奔波于工地与实验室之间;夜晚,挑灯夜战查阅资料、记录数据、分析原因。经过连日苦战找到了问题所在,纠正混凝土搅拌时外加剂的添加量偏差,规范工人操作。
在张学万的世界里,技术难题犹如一座座等待攀登的高峰。而他,正是凭借着日益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精进的专业能力,不断攀登、不断超越,将一个个技术难题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2015年,吴卓壕怀揣着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如今的项目副总工程师,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扎实。
自到项目的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为了确保1号拌合站和1号钢筋加工厂的顺利投产,他亲自参与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精心规划建站的布局,从场平及基础施工到进场便道的硬化、从料仓施工到污水处理系统的配套建设,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不到三个月时间,在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1号拌合站、1号钢筋加工厂顺利建成投产。
紫荆隧道工程是渝赤叙4标项目建设中的一大难点,为了提升效率,项目部引进了拱锚一体化台车、双折叠臂凿岩台车、混凝土喷浆机械手和液压栈桥等大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加入,为隧道的掘进和支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大型设备,成为摆在吴卓壕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些“大家伙”,吴卓壕迎难而上,他深入施工现场与操作人员沟通,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潜在问题。积极与设备供应商保持联系,反馈设备使用情况,争取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在他的努力下,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在紫荆隧道的施工中逐渐发挥出了它的最大效能,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消耗。
在中环公司渝赤叙4标项目建设团队中,像这样的“追光者”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平凡中的非凡价值。
审核:罗小兵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