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渝北——统景

政务   2024-11-20 18:05   重庆  



统景




统景镇隶属于重庆市渝北区,地处御临河与温塘河交汇处,是渝北区东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总面积117.3平方千米,是渝北区所辖面积第三大镇,现辖2个社区、2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5632人。新巴渝十二景“统景温泉”位于统景辖区内。


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统景建场,以古庙“观音寺”为场名。1985年9月,由统景乡改为统景镇。


统景这一地名,来源于清代巴渝十二景之“桶井峡”。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峡谷如洞如井一般幽深。而“桶井”自是因峭壁峡谷,酷似桶状而得名,自古以猴子众多和广阔幽深的溶洞闻名。之后将“桶井”易名为“统景”,也是喻此处集自然山川之灵秀、统天下多种美景之缘故。


然而作为渝北历史悠久的古镇,辖区内的很多地名来历,则与明代流亡皇帝朱允炆相关。


御临河,原名太洪江。长江岸的太洪岗、渝北区的太洪场,都源于太洪江之名。流经长寿和邻水境内河段被误称为“大洪河”至今。顾名思义,御临,即有皇帝到来。


御临河的故事还得从明永乐帝朱棣攻下金陵(今南京市)说起。据说,明建文帝朱允炆兵败后,在混乱中逃出金陵。第二年,一位年轻的和尚来到了统景镇温塘峡边的观音寺,他就是逃亡在外的朱允炆。当时家住邻水幺滩场的杜景贤,曾是朱允炆的父亲、太子朱标的生前好友,做官时常出入朱标家,对朱允炆很有好感。当杜景贤得知朱允炆在观音寺落脚后,就亲自到观音寺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居住。这一住就是两年多,往后“御临河”得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按照重庆民间传闻,朱允炆在重庆待了约二十年。这位落魄帝王在重庆的经历也为这个地方留下了很多传说,其中统景显得尤其多。


传说当年杜景贤从观音寺将朱允炆接出后,秘密上了一只小船逆流上行。不远处河中有一横跨河流的石梁滩,由于滩高水急,船几次拉上去一半又被冲了回来。最后叫上八个人一起拉,才把船拉了上去。这就是“龙门沱”的来历,至今还保留此名。


过龙门沱后,小船上行约三十里,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杜景贤便请建文帝换装上岸去吃荤食补补身体。朱允炆忐忑地上了岸,进了一个小酒馆,吃了他流亡以来最好的一顿饭。后来这里得名“龙安”,即与统景镇合并之前的龙安乡。


此外,还有“皇印坝”(即后来的黄印乡)“新龙街”“龙颈子”等等。


有传闻说,朱允炆虽然表面上是在重庆城外几个小庙轮换云游,暗地里却在打听京城消息,密会遗臣。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朱棣死时,朱允炆觉得复辟有望,便离开重庆去到两湖等地会见旧臣杨应能、叶希贤等人,共商复辟大计,但却得知杨、叶二人几年前就死了。从此他只身一人,孤苦伶仃,心灰意冷,潜心礼佛,最后成了一位佛门高僧。


如今,统景镇随着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不仅风光依旧,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文明镇、市级中心镇、市级卫生镇、市级园林示范镇。




责编:杨   利

校对:舒   轩  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渝北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民政
重庆民政是重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出民政好声音,讲好民政好故事,宣传美丽民政人,提升民政公信力,凝聚民政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