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北碚——金刚碑

政务   2024-11-18 18:37   重庆  

金刚碑

有这样一个古村落,位于重庆市北碚城区五公里外,北温泉街道境内缙云山下嘉陵江畔,山清水秀,古木参天。这便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金刚碑。


金刚碑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曾经到缙云山帮助修建寺庙。由于建筑寺庙需要搬动很重的建筑材料,于是召金刚力士来相助。寺庙建成后,他们遗漏了一块巨石在此,被当地人称为“立石子”。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形状好似一块石碑。石头的一侧,深入滚滚的嘉陵江。唐代曾有人在石头上题刻“金刚”二字,所以当地人就称此处为“金刚碑”。


金刚碑古镇的两侧被群山环绕,但它中间被嘉陵江环抱的地方,却豁然开朗,很是宽阔,于是形成了一个中国传统认识中的“风水宝地”。金刚碑山水拥街,街含山水,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是风水家盛赞的“形胜之地”。


金刚碑的建筑非常有讲究,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


金刚碑古镇的兴盛,是由煤矿业带动的。清朝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有许多小煤窑,吸引了很多人来此从事煤炭行业。产出的煤炭,经过金刚碑地段通过嘉陵江运销到外地,在金刚碑形成了一个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煤窑业的兴盛,带动了整个古镇其他行业的发展。到了清朝同治年间,镇上各个行业都兴旺繁盛,成立了以煤、盐、船、驮、牛、马、米为首的行业帮会“七帮会”。各种商号、客栈、茶楼、酒肆林立,川剧、评书、划龙舟、放花灯等各种民间活动热闹非凡。到了民国时期,该镇已经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几处较大的民居建筑群。金刚碑镇当年之繁华,成为嘉陵江边一大景观。


由于深藏大山中的独特地理位置,抗战期间,金刚碑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国民党的大批部门,以及中国的科学、文化、教育、经济界精英名流,共约三千余人来到金刚碑。当时,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章伯钧来到金刚碑,充分利用山坡地势,解决了制革工艺用水的难题,并在此建立利民制革厂。1939年中央赈济委员会利民皮革厂正式挂牌并且营业。这个制革厂及时补充了抗战时期的军需用品的短缺问题。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卢作孚和卢子英两人的支持下,于1941年在此创办了勉仁中学。金刚碑古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抗战时期众多学校和企业躲避战乱安家立命之所。


同时,金刚碑亦是大师云集的地方。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金刚碑宁静的环境中,经过文献整理与研究,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著名文学家缪崇群在金刚碑写了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人间百相》,最后病逝并葬于金刚碑。老舍先生在金刚碑写下了著名的《四世同堂》,梁实秋在金刚碑写下了著名的《雅舍小品》。另外,顾颉刚、翦伯赞、郭沫若、柳亚子、田汉、曹禺、陈树人等一大批巨擘大家,都曾云集在金刚碑古镇。


2018年,金刚碑进行了整体维修改造。2022年初,改造后的金刚碑作为景区和度假村正式对外开放,三百年沧桑的金刚碑古村落,依旧用它古朴深邃的面貌,展现着悠远而又神秘的魅力。


责编:杨   利

校对:舒   轩  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北碚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民政
重庆民政是重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出民政好声音,讲好民政好故事,宣传美丽民政人,提升民政公信力,凝聚民政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